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太仓市办理刑事官司律师(太仓市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微***)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小柒哥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10 11:10:09

太仓市办理刑事官司律师(太仓市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微***)

编者按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大平台建设,不断探索“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及时精准、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本报自今天起推出“聚焦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专栏,刊发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经验做法。

法制日报记者 周斌 丁国锋

因单位拖欠工资,61岁的张新华7月10日一早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迎上去,简单询问后,引导他至“法律援助”窗口。法援律师详细了解情况后,告知其符合援助条件,需要准备单位入职证明等证据材料并将材料清单写在纸上交给他。

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张新华的脸上有了笑容。“没想到这里的法律服务这么好,不仅不要钱,工作人员专业又耐心,我有信心讨回工资了。”张新华拉着前来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的手说。

7年前,苏州率先在全国创新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平台网络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如今,苏州所有县、镇、村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越来越多的法律服务资源入驻、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把均等普惠的“一站式”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服务实行标准化

吴中东路113号是一座三层小楼,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坐落其中。这里实行“透明式”办公,透过玻璃幕墙,中心干净整洁的环境以及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9个一字排开的窗口,映入眼帘。

走进中心,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中心不仅设置了常规的12348热线、调解室,还有律师接待室、私密谈话室、心理矫治室等;不仅有实体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还有远程服务区、互动宣传区、数据分析区等。

吴中区司法局局长肖冬梅告诉记者,吴中区是江苏省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按照“远程响应、智慧服务”的要求,整合法援中心、调处中心、社矫中心等职能,重点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10时许,来江苏打工的刘先生揣着起诉状赶去法院,路过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了进来。刘先生遭遇“二房东”欺诈,自己从网上查资料写了份诉状。在“律师服务”窗口,当天值班的社会律师为其免费修改了诉状。刘先生感激不尽。

记者走访吴中区多个街道、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看到,中心(站)都设有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窗口,设置法律援助、公证代办点(或指引点),都有法律顾问定期值班。

标准化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呈现在软件上。

吴中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均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群众评价制等,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经第三方机构测评,群众对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率超98%。

今年上半年,吴中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共提供法律咨询6200多件,调解纠纷2368件,法律援助办理及咨询842件,公证办理及咨询3418件。

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介绍说,在总结吴中等地试点经验基础上,苏州出台江苏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意见,明确三级平台设置标准,制定服务评价标准,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提升。

“无人律所”有服务

“请问,上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算工伤吗?”

“如果这次交通事故主要责任不是你造成的,发生地点又在上班的必经路线上,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问一答,问的人在江苏太仓城厢镇,答的人是重庆万律师。相隔千里的两人通过视频面对面交流,整个过程,声音流畅、画面清晰。

这一幕,发生在7月11日中午太仓城厢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无人律所”内。

“无人律所”大小如治安岗亭,群众只需刷身份证就能享受每天30分钟免费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文书起草审核等服务。全国4万多名律师在线“抢单”,平均6秒响应。整个过程和滴滴打车相似。

太仓市司法局副局长高峰说,太仓所有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均配备“无人律所”。太仓仅有130名律师,“无人律所”解决了法律资源不均衡、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多元等问题。

目前,江苏正积极推广“无人律所”。“无人律所”已提供法律服务256万人次,日均4000人次。

智慧小司机器人,提供法规查询、诉讼引导及实体问题解答;自助服务一体机,可以自助查询法律法规、案例,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调解;远程服务一体机终端,提供公证办理、法律咨询、鉴定服务……

记者走访看到,在太仓乃至苏州的很多公共法律服务站点,这些高科技都已经成为标配。

太仓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设云公证室、云调解室、云会见室等,与上述高科技一起,组成全国首家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高科技让老百姓免去来回奔波之苦。”带着3个孩子来到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在常州监狱服刑的丈夫进行远程视频会见后,程某赞叹不已。

王侃说,近两年来,苏州不断探索“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有效提升服务便捷性、精准性,努力实现“不见面”和“最多跑一次”公共法律服务。

服务实现“零距离”

今年6月初,“红卫学校(民办)即将关门,孩子们没学上了”的消息在吴中区横泾街道不胫而走。部分情绪激动的家长来到学校所在地横泾街道尧南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寻求帮助。

社区法律顾问盛建琴接待后,和人民调解员一起,一边安抚家长,一边联系社区居委会、学校了解情况。原来,学校存在教育部门备案到期、设施陈旧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居委会决定今年8月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租。

盛建琴立即向街道反映情况,街道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接力支持,最终确定,红卫学校348学生全部转至横泾中心小学,继续完成学业。

“感谢法律顾问的专业服务,结果家长们满意,学校也乐见其成。”红卫学校校长张夕春对记者说。

这样的法律顾问,苏州全市2058个村(社区)已经实现全覆盖。

苏州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陆红英说,苏州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意见,完善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和服务能力,落实经费保障,切实发挥其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功能作用。

“好多事,社区干部说了不管用,法律顾问说了老百姓就听得进去。”长桥街道美蠡雅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玉根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天,一名居民闹着要居委会给她的一份材料盖公章,居委会干部请法律顾问孙亚玲来做工作,三下五除二就说通了。

为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苏州在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法润民生群”,法律顾问等入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孙亚玲打开手机里的“美蠡雅社区法润民生群”,记者看到,群里互动频繁,居民时不时提出涉及邻里、物业等纠纷的法律问题,律师答复及时。孙亚玲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新近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进行法治宣传。

今年以来,苏州村(社区)法律顾问共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意见或法律论证4200多条,为25万多人次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060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