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厦门刑事律师事务所,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7 01:49:21

2022年5月25日晚,由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尚权(厦门)律师事务所、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重庆西南政法大学教育基金会、北大法宝学堂协办的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线上系列公开课第四次讲座成功举办。本次线上讲座围绕“路在何方:从刑事诉讼法到未成年人司法”这一主题展开,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学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副厅长(挂职)何挺教授主讲。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秦策主持本次讲座。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广西大学法学院宋志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喜芬老师担任与谈嘉宾。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主讲环节:何挺教授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讲座伊始,何挺教授明确了未成年人司法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基本关系,即“未成年人司法>未成年刑事司法>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刑事诉讼法内的未成年人司法、刑事诉讼法外的未成年人司法以及未成年人司法对刑事诉讼的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了我国从刑事诉讼法到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道路,指出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发展的基本方向。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何挺教授梳理了1979年—2018年刑事诉讼法条文中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规范,探讨了未成年人司法在刑事诉讼法内的规范发展,其指出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相关问题提供了两种处理方法,即特殊保护、协助机制+特殊处遇机制,这为未成年人司法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规范依据。何挺教授认为在实践层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实施状况并不理想;在理念层面,未成年人司法与刑事诉讼法存在深层次理念的区分;在规范上,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的条文规范与制度设计上仍存在冲突与矛盾。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何挺教授借鉴德国的未成年人司法与我国台湾地区双轨制少年司法,提出我国需要构建独立于刑事诉讼之外的未成年人司法,以此来应对和实现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实现福利与司法、保护与惩戒的结合,通过提前干预和分级干预来避免刑事司法的标签效应。何挺教授认为目前规制未成年人各类行为的规范散落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尚未形成独立的,有机的多元处遇体系,其主张未来制定《未成年人司法法》以构建独立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弥补现有制度之不足。

何挺教授指出,构建独立的未成年人司法对刑事诉讼法的完备具有相当意义,未成年人司法是刑事诉讼与刑事司法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田,针对未成年人所构建的特别制度完全可以拓展到整个刑事诉讼中,如附条件不起诉与成年人或单位犯罪、风险评估与少捕慎诉慎押等。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与谈环节:宋志军教授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宋志军教授认为何挺教授的研究角度对其后续研究未成年人司法或者其他专题非常有启发意义,并针对何挺教授讲座提出几点思考。一是未成年人司法适用法律不局限于刑法或刑诉法,也延伸至民事法律乃至行政法规中,那么未成年人司法的范围、目的与功能如何做到与成年人司法区分?其强调,作为一种独立的司法形态,未成年人司法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目的与功能。二是未成年人司法的诉讼构造问题。目前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不局限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都有涉及,如何区分不同诉讼、保障诉讼顺畅运行以及明确未成年人和专门机关在诉讼中的角色等也是未成年人司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需要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的自主选择权,特别是在诉讼过程(或是在教育或帮教过程)中,如何体现这种权利?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与谈环节:林喜芬教授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林喜芬教授强调,未成年人司法不仅涉及刑事法的应对,甚至还涉及到社会治理等知识学科,需要用更宏观的视野去审视未成年人司法这一课题,其认为,未成年人司法与传统刑事司法在理念、目的、价值以及发展模式上存在明显不同,这给传统刑事司法的研究带来一定启发。但林喜芬教授指出目前研究未成年人司法的困难在于:一是目前司法研究重点在以成年人视角寻求应对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相关问题需要更多时间寻求司法关注。二是刑诉的研究思维可能滞后于未成年人司法的要求。中国刑诉研究方向主要面对前现代问题,现代问题(如程序正义),未成年人司法需建立在福利社会之上,这明显带有“后现代”思维,所以对未成年人司法的研究可能受到思维的限制。三是治理成年人犯罪是一个过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关注,未成年人也是如此。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秦策教授总结与提问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秦策教授认为本次讲座内涵丰富,主讲人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听者很受启发。同时,秦策教授针对讲座内容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随着社会发展,刑事诉讼程序必然朝着精细化和比例化方向发展,在特定制度成熟之后,是否都需要考虑脱离刑事诉讼的问题?第二,从法秩序统一的视角出发,成年人司法与未成年人司法之间的共同原则为何?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何挺教授回应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何挺教授认为,宋教授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未成年人司法的概念再扩充。未成年人司法要想具有更大概括力,这不仅涉及概念的问题,更涉及到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果现在要谈过于宽泛的概念是比较有难度的,需要有更多理论储备和建设。何挺教授强调,与成年人司法相比,未成年人司法语境下的专门机关更强调配合,唯有配合才能一以贯之的实现未成年人的司法目的。针对秦策教授的问题,何挺教授认为,理想状态下,法律制度的精细化比例化构建是可行的,但是目前立法遵循宜粗不宜细方针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与其等待改变不如将现有成熟制度进行脱离。另外,当我们去比较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法典,很少能发现像我们一样在刑诉法内设专章去构建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对于秦教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何教授认为在基本原则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司法是一致的,但可能鉴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基本原则的样态可能存在区别,但本质上并无区别。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全国青年刑诉学者系列公开课第四讲顺利举行

01

关于全国青年刑诉学者在线系列讲座

举办全国青年刑诉学者年度在线系列公开课系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为促进科教融合、研教相长,推动虚拟教研的重要举措。虚拟教研室每年度将邀请10位青年刑诉学者主讲十次公开课,另外邀请2位刑诉名家分别作一场开幕讲座和闭幕讲座。本次讲座是2022年度全国青年刑诉学者在线系列公开课的第四讲。

02

关于教育部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

刑事诉讼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系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建设项目,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孙长永教授牵头。该虚拟教研室以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国家级教学团队23位教师为基础,吸收了四川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等政法院校的23名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成员,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致力建设一个理念先进、动态开放的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促进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实现优质刑事诉讼法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