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老师打官司找什么律师,老师打官司找什么律师好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4 20:49:37

序言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

彭帮怀1970年出生于河南信阳,1988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在老家当了十几年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当老师期间,彭帮怀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学历。

从中文大专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再到法学研究生课程,彭帮怀面临的困难非常大,也非常多,但是他一级一级进修,一步一步前进,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硬是取得了研究生学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彭帮怀的“韧劲”会用在了“死磕毒教材”上,并且屡战屡败,至今难休!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2021年彭帮怀在苏州

“毒教材”错误百出

1998年,彭帮怀离开家乡到郑州开办了一家中小学生作文辅导班。2000年的时候,国家实行新课改,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一纲多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多家出版社编写不同的教材,全国的中小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用。

当时的教材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全部经过教育部的审定。然而,这么多的版本,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语言不规范、不准确,错误百出,各种低级错误频繁出现的现象。

彭帮怀在辅导学生作业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激起了他“教材纠错”的决心。2006年,彭帮怀批改一个学生的作文作业,发现学生作文里的写法是:“四个点占一格,其他两个点占一格。”规范的写法应该是3个点占一格,省略号共占2格。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一纲多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因此,彭帮怀向学生指出他的写法不规范,要求改正。结果,第二天学生的家长找上门来,拿着语文教材理直气壮与彭帮怀理论:“孩子书上的示范文本上就是这么写的,你这语文老师连标点符号都不会规范使用,还敢教作文写作?”

看到家长手中语文教材上的示范文本,彭帮怀一时无言以对,只好无奈答应退还学生的培训费。事后,彭帮怀翻阅了改版的语文教材,竟然发现了书上的标点符号占格差错就超过63处,不少病句、错别字以及配图表述不规范等错误,如:

四年级上册一篇文章中写道:“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中……”是“长留”还是“常留”,彭帮怀认为有待商榷。更明显的错误在四年级上册第104页,其中的“片断”应为“片段”。”‘片段’表示文章、书籍等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片断’指的是生活、经历、记忆中一些零碎的不完整内容。“


他还找到了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存在着相互冲突。比如在《一株紫丁香》一文中,一家出版社的教材用的是“做伴”,而另一家的则是“作伴”。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彭帮怀认为图中引号的写法不规范

2010年的时候,彭帮怀发现前来报名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格外多,辅导的时候,他发现很多学生连“作文”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并且特别害怕作文课。彭帮怀认真研读了学生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该版本教材中关于作文的教学部分没有完全按照《课标》编写。

比如教材没有按照《课标》规定的“写作知识的教学任务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来编写,教材上大多数课内作文训练处于“命题阶段”等六个方面产品缺陷。

2013年秋季,彭帮怀给上初中的儿子语文作业签字的时候,发现作业中出现了“沭浴”的错别字,他给儿子指正的时候,儿子理直气壮反驳:“课本上就是这样写的,没有错。”彭帮怀翻开教材一看,还真是。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语文书上的“沐浴”写错了

为此,彭帮怀认认真真将儿子使用的语文教材翻阅了一遍,结果触目惊心,脊背直冒冷汗。挑出了诸如常识性错误、知识型错误、争议性话题、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等37处“低级错误”。

另外,彭帮怀在搜集资料,翻阅市面上语文教材的时候,发现问题还远不至此,10几年前,郑州金水区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与中原区、二七区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互相矛盾的地方,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诗句两版本教材不一致——苏教版的诗句为“遥望洞庭山水色”,而人教版答案是“遥望洞庭山水翠”。

更可恶的是,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封面出现了商业医院的广告植入,并且金水区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封面长期被商业广告霸占。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封面出现了私立商业医院的广告植入

2015年6月,彭帮怀应一出版社之约,拟编写一套小学生作文辅导读物,研读资料的时候,他从苏教版小学语文2015年修订的一年级至六年级上下册12本教材中发现了372处“瑕疵”和一项产品缺陷,

作为一名老师,彭帮怀认为这些差错挑战了一个教师的底线,也让他良心难安,于是,他决定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进行纠错。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从此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难征程!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死磕毒教材”

从2010年起,彭帮怀首先是尝试着给教材出版社打电话反馈,结果对方称是“邮购电话”便匆匆挂断;其次他又给国家语委、出版社致电、写信,可通通没有下文,四处碰壁后,彭帮怀尝试与权威机构如《咬文嚼字》联系,对方告知:“教材的事,我们不好说!”

然后,不甘心的彭帮怀想到了在央视的“3·15晚会”上将问题上报给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将问题反馈给地方分局,相关出版社迫于压力,出来回应说:“(我们)请教了北京的语言文字专家,目前出版的教材上的标点符号符合规范,没有错误,可以使用。”

最后,彭帮怀为了能让出版社及相关部门切实“纠错”,他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结果没有引起任何相关责任方的重视,万般无奈之下,彭帮怀决定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纠错”。

2006年,彭帮怀以“教材纠错”的名义起诉教育行政部门,并将一家出版社和一家新华书店起诉至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结果法院不予受理立案。彭帮怀经过向律师请教,他转变思路,从“商品”属性上做文章进行起诉。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花钱买的教材有错误,相当于商品质量不合格,退钱总是应该的吧。”转攻“产品质量”后,彭帮怀的起诉纷纷在法院立案。

案件是被受理了,但是基本上都被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这令彭帮怀难以想通,那么多的错误展现在那里,怎么就“证据不足了呢?”

从2006年到2017年,彭帮怀都已经忘记自己“起诉”了多少次,结果,彭帮怀连在法庭上与对方公平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到庭的只是对方的代理律师。

10年间,彭帮怀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始终没有放弃,他上诉的案子,法院受理的有20多场,开庭审理了11次,彭帮怀全部败诉。除了郑州,彭帮怀还到北京市、南京市等地起诉,但均是铩羽而归。每次败诉,彭帮怀吃力拎着成捆的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走出法庭时,都会向围观的人说:

“不管是败诉还是胜诉,我都不会太在意,重要的是我将教材的这些问题提了出来,我相信真理会越辩越明。”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答辩书

茕茕孑立,形单影孤,彭帮怀颇有一份孤胆斗志的悲壮色彩。彭帮怀坚持不懈地上诉,也不是没有一点的效果。

首先,法院给出了“败诉”的详细解释。

败诉理由多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教育部批准、权威专家审定的合格产品,且彭帮怀无法举证,因为没有鉴定机构去鉴定这些教材内容是否符合行业标准。

其次,出版社虽然在法庭上不承认错误,但是也有一些出版社以彭帮怀列举的“证据”为依据,悄然改正了错误。

彭帮怀发现2019年全部上市的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上关于作文教学部分,他当年起诉列举的六个方面缺陷有了很大改进。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最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彭帮怀“纠错”的过程中还会向新闻媒体求助,引起了很多官媒的报道,一度成为热点新闻,最后倒逼出版社致歉并下发勘误表,表示再版时修正,个别出版社还向彭帮怀个人道了歉。这让彭帮怀甚感欣慰。

彭帮怀坦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坚持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尽管在他起诉的10年中,没有一次胜诉过,但彭帮怀决意,一定会将纠错进行到底,因为“教科书的事都是大事”。

彭帮怀本来是一个兴趣十分广泛的人,唱歌、朗诵、下棋、运动等样样精通,踏上“纠错”之路后,他唯一热衷的就是“搜集教材”,找错纠错。最终,他发现“错误”越来越多,烦恼也接踵而至。

首先是人身攻击。出版社等相关部门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说他的坚持不懈是“吹毛求疵”,别有用心,还有人说他是为了出名而进行的“炒作”,更有人说他是利欲熏心……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其次是效果欠佳。出版社等相关部门出面回应或者做出一些改正,都是迫于舆论压力,等热度过去,依然是我行我素,错误不减反增。

2013年4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封面植入的商业广告解释说,这本教材最早在2001年就已经启动编写工作,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全国有12个省份选用了这套教材,之所以取名“博爱”医院,是为了弘扬一种大爱精神,传递非典期间众志成城抗击病魔的正能量,该封面与内文中《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是相互结合的。
至于“博爱”二字,该负责人称,“当时‘博爱医院’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名,也压根儿没有想到要借用或者是植入该医院的名号,去年媒体最早曝出该问题后出版社方面已对封面进行了调整,将删除‘博爱’二字。”

但彭帮怀提供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2015年修订本)显示,“博爱医院”依旧出现在该册课本的封面上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中的“片断”应为“片段”。 彭帮怀 供图

最后是身心俱疲。彭帮怀坚持不懈“纠错”,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最终导致家人们对他怨声载道,他个人的事业、家庭也受到严重影响。

多次失败后,彭帮怀也顿悟了教材屡屡出错的根源是教材管理体制出了问题。现在,彭帮怀虽然还在不断进行“教材纠错”的个人努力,但是已经不再寄希望能够胜诉,而是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的重视,推动教材管理体制发展,如第三方监管等。

河南教师彭帮怀:为语文教材纠错10年不弃,打官司20多场,全输

结语

2021年秋季开学后,彭帮怀回到了老家的公办学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虽然不再到处奔波“纠错”,但是依然坚持着购买新教材找错的习惯,为此,他还建了一个“纠错群”,常常和“热心”的教师交流对语文教材的想法和看法 ……

当有人问彭帮怀是否后悔时,他苦笑着说:“很多人会觉得我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金钱,结果毫无结果,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一点也不后悔。”

“往大处说,教材纠错,尤其是语文,关系着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往小处说,教材纠错,关乎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的命运,我到死都不会放弃!”当双鬓斑白,满脸憔悴的彭帮怀说出这样的话时,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我是既感到敬佩,又感到悲哀!

(编者注:本文3957字,2022年第97篇原创文章,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