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培训机构不退钱找律师,培训机构不退费合理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4 19:35:04

教育机构不予退费,霸王条款都是坑,报了课程后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上课,学员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服务不能继续履行,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今天我们来聊聊不能上课后培训机构是否应该予以退费!

一、培训机构违约可以进行退费吗?

2019年9月,王女士为方便小孩早教,就在离家较近的鄞州区鄞州商会4楼的美吉姆培训机构给孩子报了早教课程,当时一共是96课时,支付了17498元,已上18课时。后来商家搬迁到了鄞州区万象汇三楼。王女士表示,孩子还不到3周岁,每次上课一定要家长陪同,现在距离远了,上课不方便,希望可以按照课时退款。双方协商后,商家仅同意退还一半费用。王女士不同意,拨打12315热线请求鄞州区消保委帮助。王女士认为,商家更改地址会造成消费者不便,商家应全额退回剩余款。

培训机构的“概不退费”是否合理?

在这个案件中,可想而知的是教育机构的过错。当然要进行退费,《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王女士选择了这家教育机构就是因为离家比较近,上课方便,因此与培训机构签订了服务合同。现在商家因故搬迁场地,属于合同内容变更,需经顾客协商一致,未经顾客同意的单方面变更属于违约行为,导致王女士带孩子上课诸多不便,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此该培训机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或者退还剩余款项。最后,王女士经过多次和消保委沟通,决定接受商家退还剩余费用的退款意见,但是必须在12月31日之前到账。

二、培训机构跑路可解除合同吗?

不仅仅是线下的培训机构,线上的培训机构也会出现诸多原因导致课程不能进行。2020年5月,张女士在一个网上培训机构报名考取资格证进行线上上课,在2021年110月突然间上课app不能进行听课,张女士多次与此机构负责人进行沟通,但负责人一直都在回避状态。因此,张女士决定用法律的手段进行维权。

就此种情况,培训机构存在的过错可不是一星半点,如果培训机构后续课程不能恢复,那么就面领着对所有的用此app听课的学员进行退费的风险,并且张女士可以要求此机构解除合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该app的违约行为导致与张女士的合同目的不能顺利完成,张女士有权与该app解除合同。

在国家进行双减的政策下,对很多机构的业务与前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有这种情况导致的和培训机构的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进行解除,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进行调解,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变更或解除合同。

培训机构的“概不退费”是否合理?

三、因为个人原因不能进行培训合同的履行可以要求培训机构退费吗?要承担违约金吗?

一般情况下,在培训机构报名是要进行签订合同的,合同上会有违约金条款,但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通过此条看出,不管哪一方进行违约都要承担一定的违约金,如果是该机构的违约金过高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如果单纯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培训,在不解除的前提下,可以与培训机构进行协商,看能否延期参加,即延期履行双方之间的培训合同;若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培训,也不想延期履行,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这种情况属于消费者违约的行为,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扣除已上课程费用、相应服务费用、违约金后,如有剩余应当退还,如不足以弥补损失,应当继续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因此就要承担一定的违约金了。

培训机构的“概不退费”是否合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律师提醒:

对于正在接受培训机构教育或即将进入培训机构学习的消费者,在购买培训课程时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课程项目、培训费用、培训场地、其他费用等内容。如果培训机构以口头承诺、出具收据以及上课次卡等形式代替签订书面合同,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将难以维权。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一定要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上面的条款内容,这样的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