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事故立案申请书怎么写,车祸事故需要请律师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交通常识 时间:2022-11-21 23:36:06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交通事故立案申请书怎么写,车祸事故需要请律师吗】,以下3个关于【交通事故立案申请书怎么写,车祸事故需要请律师吗】的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出保险流程及注意事项,新手司机要知道
  • 公安部规定司机发生车祸可委托律师到场
  • 车辆事故受损,忽视这一点,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 交通事故出保险流程及注意事项,新手司机要知道

    万一出现交通事故时千万不要慌张,要第一时间保持冷静分清轻重缓急一步步处理。如果有人员伤亡,要先拦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急救治疗或呼叫120救护车救援。如果事故车辆着火,要及时地用随车灭火器进行灭火或呼叫119消防车救援。然后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以及注意保障安全,并保护好现场,即刻开启车辆双闪灯给后方作出警示,同时尽快在车辆后方一定距离外放置危险警示牌,提醒后来车辆及早减速避让,以免造成再次追尾事故和交通拥堵。

    事故双方确认已安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以下出保险流程:

    1、首先要呼叫122报警,报告发生事故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待交警到达现场。交警到场后会根据双方驾驶情况,现场状况,作出事故鉴,并写出事故责任认定书,由双方签字。

    这里要注意几点:

    a、如果事故只是轻微碰撞且双方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交警不一定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他们会在电话中建议事故双方将车辆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协商和解处理,此时要记得在撤离前要将事故现场的前后左右方位拍照留下证据。撤离后如事故双方和解失败,则可请交警前来,出示证据并请他判定事故责任和进行处理。

    b、如果交警判定的责任方不同意交通事故责任,可以先不签署交通事故责任书,并向交管局事故处申请行政复议。

    c、如果事故一方已被交警判定为责任方,在没有其他正当理由下,不签署责任认定书也不接受交警调解时,另一方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2、由事故责任一方拨打自己保险公司的出险电话,给保险公司报案,告诉保险公司自己的保单号码,说明出险原因并简单说明事故的经过,以及交警给双方判罚或双方和解认同的事故责任,保险公司会根据事故情况不同派遣工作人员员到现场进行取证、初步定损和办理赔保手续,也可能会叫事故双方一起到最近的综合定损点进行定损和办理手续。

    这里要注意几点:

    a、保险报案时间一般不能超过48小时,如果是重大事故必须及时报案。

    b、定损时,事故双方都要出示车辆保险单,行驶证,驾驶证,立案号,交警队事故责任书(或事故双方对责任无异议,但需提供事故现场照片证据)。如果有一方的行驶证没有年审,驾驶证过期,或者责任方的保险单已过期,保险公司都会拒绝赔保的。

    c、在定损时,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通常会问:需要维修的车辆会去4S店还是修理厂维修,这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了:如果自己经常在4S店保养维修的当然是选择4S店了,如果自己一般就在修理厂保养维护的就说回修理厂,以方便相熟为原则。通常4S店的定损价格会比修理厂稍高,

    d、现在保险公司还有一种简易赔保流程,这是专门针对一些轻微剐蹭事故的便利处理方式。这个流程是:保险公司定损员联系责任方司机后,要求司机把事故现场照片、车辆损伤位置照片、事故双方行驶证和驾驶证照片、电子版保险单等必要资料发过去登记好后,然后就会让事故双方各自去4S店或者修理厂进行维修,车辆维修好车主签名确认后,就可以直接把车开走,保险公司会直接跟4S店或者修理厂进行结算,车主不用先给钱再报销。

    3、持定损单到4S店或者修理厂修车。

    4、携带修车发票,用料清单,维修清单,定损单,身份证原件到保险公司报销赔保。

    这里要注意一点:

    4S店修车的好处就是他们会跟每个保险公司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因此我们只要把定损资料和车辆开到4S店,基本上后续的事情就不怎么让你操心的了,包括赔保报销的流程他们会直接跟保险公司对接好进行结算,车主再不用先给钱再报销这么繁琐。

    补充一下,判断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先后顺序是∶

    ①是否违反“各行其道”规定的。

    ②是否违反“让行”规定的。

    ③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其他规定的。

    ④是否违反交通安全原则的。

    有很多事故现场情况并不能进行责任认定时,出现以下情况可推定他应负全责:逃逸、破坏和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未及时报案、未标明位置就擅自移动事故现场车辆和物品等等情况。


    #广州头条##清远头条#

    交通事故立案申请书怎么写,车祸事故需要请律师吗

    公安部规定司机发生车祸可委托律师到场

    2007年07月05日 来源:北京晚报

    跟据公安部新颁布的便民措施,从9月1日起,发生较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可以在接受交管部门的调查询问时,就要求自己委托的律师到场,从案件的初始阶段着手收集相关证据,交管部门不得拒绝律师查阅、复制有关事故的证据材料。

      律师的提前介入将使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记者从市交管局事故处理部门获悉,一般交通事故中,因当事人的主要责任,造成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或因同等责任造成3人以上死亡以及造成无赔偿能力的财产损失在30万元以上的,都要追究刑事责任。假如存在酒后、无照驾驶、严重超载或逃逸等情节,只要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一般在违法一方的当事人被警方采取拘传措施之后,律师才介入交通事故案件。从事故发生到当事人被拘留,有时会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因没有律师介入,当事人自己无法知晓到底哪些证据对自己有利,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保存,一旦证据灭失,最后在法庭上权益必然受到损失。

      北京市中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键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律师提前介入,不仅能在寻求有利证据方面帮助当事人,更可以对警方的工作程序起到监督作用。“公安机关在事故发生后,经常会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但这样的调解并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不满还可走法律程序。而且如果对警方的勘验结果不服,还可以提起复议。很多人目前还不知道这样的细节。”

      迟律师说,一般损失较小的事故无须律师介入,否则对当事人而言得不偿失,但有三大类事故最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介入。它们涉及的法律非常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完全搞清。

      链接三类“麻烦”的事故

      运营车辆发生事故。出租车、旅游车之类的车辆发生事故,除了人身侵害之外,经常还会涉及合同纠纷,最终的赔偿问题可能会与其他普通事故有所不同,这时的取证工作需要及早进行。

      高速公路等特殊路段上的事故。在高速公路等特殊道路上,因交通警示标志、路政设施不完善,可能直接导致司机作出误判。这样的事故责任不能完全由当事人承担,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事故。这种事故比例很大,事故发生后,双方都需要有律师介入,才能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如对伤者该不该赔偿,怎么赔,赔偿的幅度如何掌握以及伤者如果出现后遗症,赔偿是否发生变化等等。


    中国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解读“十六项措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1日 08:42 来源: 法制网

      法制网消息:针对目前群众关心、反映较多的一些交通管理问题,公安部近日下发了《服务群众十六项措施》,将于2007年7月1日起陆续实施。为此,记者今天采访了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请他为公众详细解读这些便民利民新举措。

      交通管制须提前告知

      “今后,无论是举办大型活动、进行道路施工,还是发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会在采取临时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的路段和分流路口,设立指路标志,告知群众限制的原因、时间和绕行路线。”这位负责人说,规定采取临时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或者管制措施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管制路段、分流路口设立指路标志,告知采取限制或管制措施的原因、预计持续时间以及绕行路线,以便群众提前选择线路绕行,避免排队等候。可能给相邻省(区、市)交通情况造成影响的,还应当通报邻省(区、市)的相关主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告知措施。

      注册登记缩至两个工作日

      目前,对出具合法有效证明、凭证或者驾驶证申请人考试合格后,车辆管理所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和驾驶证核发的时限均为5个工作日。

       “为保证群众尽快办理好机动车登记手续,保证新驾驶人通过考试后尽快领到驾驶证,减少群众往返次数和等候时间,规定对出具合法有效证明、凭证的,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的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两个工作日。”这位负责人表示,对实行按现行编码规则自编号牌号码的地方,无法在两个工作日内核发机动车号牌的,号牌制作完成后可以通过邮寄、特快专递等方式送达机动车所有人。

      车管所设立违法处理窗口

      目前,群众在办理驾驶证换证、机动车定期检验等业务时,经常发现有交通违法行为尚未处理,必须到交通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罚后,才能再到车辆管理所以及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办理相关业务,导致多次往返。办理机动车定期检验,需要先到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再到车辆管理所领取机动车定期检验合格标志。对于机构检验与车辆管理所距离较远的地区,群众感到很不方便。

      针对上述情况,公安部规定在车辆管理所以及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立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群众发现有交通违法行为尚未处理的,可以当场接受处罚后,继续办理换证、车辆检验等业务,不必再多次往返。同时,在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立检验合格标志核发窗口,群众在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检验车辆合格后,可以当场领取检验合格标志,不必再到车辆管理所领取。

      允许销售商代办牌证

      2003年公安部推出的30项便民利民措施中,对具备条件的车辆交易市场,允许设置车辆牌证窗口,群众办完车辆交易后可直接办理牌证。这项措施出台后,深受群众欢迎。一些地方如上海、宁波等还将这一措施扩展至汽车销售商(品牌店)、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据统计,2006年二手机动车的交易量达二百七十多万辆,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手机动车交易量还将持续增加。另外,商务部、公安部等4部委联合下发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5年第2 号),允许汽车销售商(经营企业)收购和销售二手机动车。

      这位负责人说,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牌办证,规定允许具备条件的汽车销售商、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代办车辆牌证,群众购买机动车后可以直接办理注册、转移登记。车辆管理所派民警定期巡查审核,监督指导,并设立群众举报、投诉电话,对于发现违规办牌办证的,停止其办牌办证业务。

      对事故认定可申请复核

      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施行后,取消了原来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的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存在疑义的,没有规定相应的救济渠道。

      为保证依法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时,要告知当事人如果对交通事故认定有疑义,可以在3 日内向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这位负责人指出,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自复核申请受理后30日内,对申请人提出的复核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复核结论作出后5日内,要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前或复核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复核工作中止。

      试行跨县(区)缴纳罚款

      目前,除直辖市和部分设区市外,大部分城市由于受财政体制制约,交通违法行为人违反交通法规接受处罚后,必须向接受处罚的交警大队所在城区或县内的银行缴纳罚款,不能跨县、区缴纳,造成居住地较远的群众缴纳罚款不方便。

      这位负责人说,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每个省、自治区内选择1至2个设区市,在设区市内试行群众跨县(区)就近向银行缴纳罚款。

      事故询问可委托律师到场

      交通事故立案后,当事人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时,可以请委托的律师到场。律师可以查阅、复制、摘录交通事故的相关证据材料。

      这位负责人说,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关心的是事故认定的公正。为此,规定交通事故立案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开展询问查证时,允许其委托的律师到场。律师可以查阅、复制、摘录事故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检验鉴定结果、当事人及证人询问笔录等相关证据材料,以强化监督,确保公正。(徐伟)

    责编:赵旋璇

    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

    第 104 号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已经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部长  孟建柱

    二○○八年八月十七日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


      
    第三条 交通警察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资格。

    第二章 管  辖

    第四条 道路交通事故由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管辖。指定管辖前,最先发现或者最先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先行救助受伤人员,进行现场前期处理。


      
    第六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处理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或者指定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时将案件移送其他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案件管辖发生转移的,处理时限从移送案件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军队、武警部队人员、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本规定处理。需要对现役军人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军队、武警部队有关部门。

    第三章 报警和受理

    第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二)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三)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四)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五)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六)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七)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八)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处理。


      
    第九条 公路上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第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应当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报警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牌号,是否载有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的种类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或者出警指令后,应当按照规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有人员伤亡或者其他紧急情况的,应当及时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有关部门。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或者其他有重大影响的道路交通事故,应当立即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通过所属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涉及营运车辆的,通知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涉及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的,应当立即通过所属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造成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应当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自行协商和简易程序

    第十三条 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再进行协商。
      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基本事实及成因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对应当自行撤离现场而未撤离的,交通警察应当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造成交通堵塞的,对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驾驶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依法一并处罚。


      
    第十四条 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情形,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的,填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并共同签名。损害赔偿协议书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保险凭证号、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等内容。


      
    第十五条 对仅造成人员轻微伤或者具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八项规定情形之一的财产损失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但是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除外。
      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处理。


      
    第十六条 交通警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固定现场证据后,责令当事人撤离现场,恢复交通。拒不撤离现场的,予以强制撤离;对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交通警察应当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具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六项、第七项情形之一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处理。
      撤离现场后,交通警察应当根据现场固定的证据和当事人、证人叙述等,认定并记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机动车驾驶证号、联系方式、机动车种类和号牌、保险凭证号、交通事故形态、碰撞部位等,并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由当事人签名。


      
    第十七条 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交通警察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交付当事人。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交通警察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付当事人:
      (一)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二)当事人拒绝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三)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

    第五章 调  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除简易程序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时,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交通警察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员出示《人民警察证》,告知被调查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向当事人发送联系卡。联系卡载明交通警察姓名、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内容。


      
    第二十条 交通警察调查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客观、全面、及时、合法地收集证据。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现场调查

    第二十一条 交通警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当立即进行下列工作:
      (一)划定警戒区域,在安全距离位置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确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维护良好道路通行秩序。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中断或者现场处置、勘查需要采取封闭道路等交通管制措施的,还应当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提前组织分流,放置绕行提示标志,避免发生交通堵塞。
      (二)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三)指挥勘查、救护等车辆停放在便于抢救和勘查的位置,开启警灯,夜间还应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示廓灯;
      (四)查找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和证人,控制肇事嫌疑人。


      
    第二十二条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经急救、医疗人员确认,并由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三条 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做好下列工作:
      (一)勘查事故现场,查明事故车辆、当事人、道路及其空间关系和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
      (二)固定、提取或者保全现场证据材料;
      (三)查找当事人、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
      (四)其他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 交通警察勘查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应当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图,提取痕迹、物证,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进行现场摄像。
      现场图、现场勘查笔录应当由参加勘查的交通警察、当事人或者见证人签名。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签名或者无法签名以及无见证人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五条 痕迹或者证据可能因时间、地点、气象等原因导致灭失的,交通警察应当及时固定、提取或者保全。
      车辆驾驶人有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嫌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及时抽血或者提取尿样,送交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车辆驾驶人当场死亡的,应当及时抽血检验。


      
    第二十六条 交通警察应当检查当事人的身份证件、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保险标志等;对交通肇事嫌疑人可以依法传唤。


      
    第二十七条 交通警察勘查事故现场完毕后,应当清点并登记现场遗留物品,迅速组织清理现场,尽快恢复交通。
      现场遗留物品能够现场发还的,应当现场发还并做记录;现场无法确定所有人的,应当妥善保管,待所有人确定后,及时发还。


      
    第二十八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事故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并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的车辆及机动车行驶证应当妥善保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扣留事故车辆所载货物。对所载货物在核实重量、体积及货物损失后,通知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货物所有人自行处理。无法通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不自行处理的,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押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并开具扣押物品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给被扣押物品的持有人,一份附卷。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
      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现场调查认为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将案件移送有关部门或者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交通肇事犯罪嫌疑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立案侦查。发现当事人有其他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移送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十一条 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书面通知保险公司。
      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书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第三十三条 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第三十四条 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后,应当按原范围发出撤销协查通报。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案件侦办情况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

    第四节 检验、鉴定

    第三十七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尸体检验应当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
      对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病的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超过二十日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第三十九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为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出具的诊断证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作为认定人身伤害程度的依据。


      
    第四十条 检验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检验中需要解剖尸体的,应当征得其家属的同意。
      解剖未知名尸体,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一条 检验尸体结束后,应当书面通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应记录在案,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
      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并对尸体拍照、采集相关信息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并在设区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三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尸体。


      
    第四十二条 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在约定或者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并出具书面检验、鉴定报告,由检验、鉴定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检验、鉴定报告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委托人;
      (二)委托事项;
      (三)提交的相关材料;
      (四)检验、鉴定的时间;
      (五)依据和结论性意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的,应当有分析过程的说明。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重新检验、鉴定。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第四十四条 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
      对驾驶人逃逸的无主车辆或者经通知当事人三十日后仍不领取的车辆,经公告三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

    第六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

    第四十五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


      
    第四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


      
    第四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证据。证人要求保密或者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公开。当事人不到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


      
    第四十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四)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五)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由办案民警签名或者盖章,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期限。


      
    第四十九条 逃逸交通事故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一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


      
    第五十条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

    第二节 复  核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第五十二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受理复核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各方当事人。


      
    第五十三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三)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
      复核审查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复核。


      
    第五十四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审查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责任划分不公正、或者调查及认定违反法定程序的,应当作出复核结论,责令原办案单位重新调查、认定。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审查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调查程序合法的,应当作出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


      
    第五十五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复核结论后,应当召集事故各方当事人,当场宣布复核结论。当事人没有到场的,应当采取其他法定形式将复核结论送达当事人。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复核以一次为限。


      
    第五十六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重新认定的复核结论后,原办案单位应当在十日内依照本规定重新调查,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重新调查需要检验、鉴定的,原办案单位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重新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原办案单位应当送达各方当事人,并书面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章 处罚执行

    第五十七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之日起五日内,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


      
    第五十八条 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构成犯罪,依法应当吊销驾驶人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由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同时依法作出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


      
    第五十九条 专业运输单位六个月内两次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单位或者车辆驾驶人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报经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作出责令限期消除安全隐患的决定,禁止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并通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及运输单位属地的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八章 损害赔偿调解

    第六十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并采取公开方式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调解时允许旁听,但是当事人要求不予公开的除外。

    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地点,并于调解时间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口头通知的,应当记入调解记录。调解参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的,应当在预定调解时间一日前通知承办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


      
    第六十三条 参加损害赔偿调解的人员包括:
      (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
      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参加调解时当事人一方不得超过三人。


      
    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日期开始调解,并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
      (一)造成人员死亡的,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
      (二)造成人员受伤的,从治疗终结之日起;
      (三)因伤致残的,从定残之日起;
      (四)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损失之日起。


      
    第六十五条 交通警察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告知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二)听取当事人各方的请求;
      (三)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各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比例,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执行,财产损失的修复费用、折价赔偿费用按照实际价值或者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计算;
      (五)确定赔偿履行方式及期限。


      
    第六十六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
      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调解依据;
      (二)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基本事实和损失情况;
      (三)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四)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及比例;
      (五)赔偿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调解日期。
      经调解各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六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止调解,并记录在案:
      (一)在调解期间有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的;
      (三)一方当事人调解过程中退出调解的。

    第九章 涉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十八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除按照本规定执行外,还应当按照办理涉外案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外国人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告知当事人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当事人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十九条 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处理完毕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不准其出境。


      
    第七十条 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的请求。


      
    第七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对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应当为其提供翻译;当事人通晓我国语言文字而不需要他人翻译的,应当出具书面声明。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外国籍当事人可以自己聘请翻译,翻译费由当事人承担。


      
    第七十二条 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认为应当给予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扣留其机动车驾驶证。需要检验、鉴定车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征得其同意,并在检验、鉴定后立即发还;其不同意检验、鉴定的,记录在案,不强行检验、鉴定。需要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国人进行调查的,可以约谈,谈话时仅限于与道路交通事故有关的内容;本人不接受调查的,记录在案。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收集的证据,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送达至其所在机构。
      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验、鉴定的,其损害赔偿事宜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应当将其身份、证件及事故经过、损害后果等基本情况记录在案,并将有关情况迅速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和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或者领馆。


      
    第七十四条 外国驻华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享有特权与豁免的人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参照本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规定办理,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中国已参加的国际公约以及我国与有关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缔结的协议有不同规定的除外。

    第十章 执法监督

    第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可以依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现场督察,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第七十六条 交通警察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者过失造成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执法错误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根据其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程度,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还应当追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领导责任。


      
    第七十七条 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检验、鉴定人员需要回避的,由本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或者检验、鉴定人员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需要回避的,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决定。
      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二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理、审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证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调卷公函之日起三日内,或者按照其时限要求,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调查材料正本移送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


      
    第七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及人员提供有效线索或者协助的人员、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接到协查通报不配合协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八十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应当事人、证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外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查阅、复制、摘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证据材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复制的证据材料应当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处理专用章。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八十一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资格等级管理规定由公安部另行制定,资格证书式样全国统一。


      
    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邻省、市(地)、县交界的国、省、县道上,以及辖区内交通流量集中的路段,设置标有管辖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及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的提示牌。


      
    第八十三条 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八十四条 执行本规定所需要的法律文书式样,由公安部制定。公安部没有制定式样,执法工作中需要的其他法律文书,省级公安机关可以制定式样。
      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的,可以自行制作协议书,但应当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关于协议书内容的规定。


      
    第八十五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二)“检验、鉴定结论确定”,是指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之日起三日内,当事人未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重新检验、鉴定,检验、鉴定机构出具检验、鉴定意见的。
      (三)本规定所称的“一日”、“二日”、“三日”、“五日”、“十日”、“二十日”,是指工作日,不包括节假日。
      (四)本规定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五)“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设区市公安机关”,是指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
      (六)“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
      (七)“财产损失事故”,是指仅造成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


      
    第八十六条 本规定没有规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办理程序,依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70号)同时废止。本规定施行后,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车辆事故受损,忽视这一点,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 为您讲述精彩普法内容的“上海高院”头条号


    车辆意外发生事故时

    车险无疑是重要保障

    但对保险公司定损结果不认同时

    径行委托维修事故车辆

    造成维修费用大于定损金额

    车主能按实际维修费用

    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吗?


    案件回顾


    案外人贾某在内蒙古某地驾车出行时

    遭遇风力11级的沙尘暴造成车辆受损

    事故后车主王某向保险公司报案

    保险公司查勘员现场勘察定损

    但王某对保险公司定损结果不认同

    径行委托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维修

    维修费用近15万元

    据此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被拒

    遂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保险公司认为

    王某维修项目与现场勘察内容不符

    且其系该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股东

    存在过度维修的嫌疑

    故不同意王某理赔金额

    并申请重新鉴定车损


    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车损重新鉴定

    定损结果为2万余元

    与王某主张的维修费用差距较大

    鉴定机构出具说明

    由于车辆已经维修完毕

    无法确认部分维修项目是否发生损失

    故对无法判断的项目不纳入评估范围


    一审法院依据鉴定机构评估报告结果

    判决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范围内

    赔付王某2万余元

    王某不服并上诉至上海金融法院


    上海金融法院经审理认为

    王某对其损失应尽举证责任

    在对定损金额不认同的情况下

    未采取委托鉴定等方式确定其损失

    或采取充分措施保存证据

    径行委托维修造成证据灭失

    以及现场勘查亦难以确定车辆损失等后果

    而且王某仅提供了维修清单以及相关照片

    难以认定相关损失存在

    以及损失与保险事故的因果关系

    也未提供证据证明更换车辆零件的必要性

    因举证不能

    王某应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

    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


    根据车辆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对车辆定损既是保险公司的权利,也是保险公司应当尽到的义务,特别是在车辆维修之前,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应当协商确定修理方式,或者更换项目、费用等。如果未经保险人定损,或虽经定损,但被保险人对定损结果不满意,即自行委托案外人进行修理,不仅违反了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也很可能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如本案中的王某,在对保险公司定损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径行委托自己担任股东的案外人修理,导致维修清单中相关损失是否发生原因不明,承担了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当然,如果保险公司在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履行定损的义务或者不恰当的履行定损的义务,则被保险人可以采取证据保全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寻求救济。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即便车辆损失得到了确定,被保险人在修理车辆时,也应当采取最为合理的修理方式,兼顾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过度维修。


    来源丨上海金融法院

    责任编辑 | 张巧雨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交通事故立案申请书怎么写,车祸事故需要请律师吗】,是否是您想找的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