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给大伙科普下交通肇事最主观表现,交通肇事罪刑法第几条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糖糖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5-31 18:01:31


交通肇事罪的处理流程怎么走?

一、交通肇事罪涵义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交通运输,是指航空、铁路运输以外的公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即为“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的交通运输。

(3)注意: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如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地方,也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是时空犯罪。


二、一般违章行为的定义

一般违章行为,是指违章通常是指交通违章,即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交通管理及影响交通路况的行为。


三、交通肇事罪与一般违章行为的界限

(1)行为人虽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但并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应属于一般违章行为,根据具体违反行为,应当接受交警的警告或行政处罚。

(2)行为人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从行为结果上说,达到了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要件,但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遇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根据司法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定罪处罚。

出现下列情形,以交通肇事罪论:


(1)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死亡1人;
(2)负事故全部责任故主要责任,造成重伤3人以上;
(3)同等责任需要死亡3人以上;
(4)负全部或主要责任,致1人以上重伤,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酒后、吸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证驾驶机动车;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而驾驶的;
4.严重超载驾驶的;5.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5)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造成公私财产直接经济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


交通肇事罪与一般违章行为的界限?

一、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

对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一定要快速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抢救伤者,控制肇事者,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寻找目击证人,勘查事故现场,对肇事逃逸的要及时布置警力进行堵截。进行现场勘查时一定要及时迅速、全面细致。对现场的证据一定要及时提取,依法提取,妥善保管。对需要检验、鉴定的要及时进行检验、鉴定。


二、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它对能否构成刑事案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及时送达当事人。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为证据(鉴定结论),它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基本事实和证据的集中体现,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勘查、调查后做出的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结论,它只是证明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本身,不是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是当事人保护自己合法、正当权利的依据。


三、立案、破案

对经过调查的交通肇事案,符合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且归自己管辖的,应当立即转为刑事案件,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报经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予以立案。立案后,应当进行侦查,全面客观的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



四、侦查终结

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及其理由;
(三)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四)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侦查终结后,应当将全部案卷材料加以整理,按要求装订立卷。向人民检察院移送案件时,只移送诉讼卷,侦查卷由公安机关存档备查。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五、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共5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

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制作《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及采取的保证方式,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取保候审决定书》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由犯罪嫌疑人签名(盖章)、捺指印。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声明:文章来自微办案法律讲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故仅标明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