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肇事逃逸24小时之内自首的怎么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处理?)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薇薇ie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4-12 11:17:45

交通肇事逃逸24小时之内自首的怎么处理(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处理?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构成自首,但应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为基准,对其自首从轻处罚。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仍可成立自首情节,理由如下:


1、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应对刑法分则各罪符合自首成立要件的情形普遍适用。


2、“交通肇事后逃逸”和“投案自首”是在两种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独立行为,应分别进行法律评价。


3、对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交通肇事逃逸者适用自首,有利于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悔过自新;同时,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被害方,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审结,节约司法资源,符合刑法立法本意。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怎么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已经既遂,是交通肇事后逃逸,不逃逸的话是3年以下,逃逸就是3年以上了,所以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但有自首行为,所以会从轻减轻处罚。应该会在3年以上的范围内,适当从轻处罚。


法律规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能考驾照吗?


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再考取。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创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