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交通肇事赔偿75岁(一场车祸让两个家庭陷入泥沼,赔偿款成双方“心病” 法官奔波调解解心结,当事人冒雨送锦旗表谢意)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伴梦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4-11 20:12:20

交通肇事赔偿75岁(一场车祸让两个家庭陷入泥沼,赔偿款成双方“心病” 法官奔波调解解心结,当事人冒雨送锦旗表谢意)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天气不好,外面正下大雨,你们就不要特地来了,这份感谢心领了!”“李法官,要不是你努力帮忙调解,我们这个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个结果呢!”日前,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的上诉人家属,专程从金塘冒雨赶到市法院,向承办该案的法官助理李君送上锦旗和感谢信,以表谢意。

老人过马路被撞致残,肇事司机赔不起

2020年6月一天上午,金塘山潭东街,68岁的金塘人闻阿婆(化名)上街买菜,横过马路时,不幸被一辆无号牌的三轮轻便摩托车撞倒。事故导致闻阿婆重度颅脑外伤及多处骨折。经4次住院治疗,历时百余天,花掉医药费等各种开支近35万元后,闻阿婆出院了,但身体仍有多项伤残。

经交警部门认定,肇事司机53岁的金塘男子顾伯(化名)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因为肇事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号不符合国家标准,且顾伯无机动车驾驶证,驾车遇行人横过道路也未避让。而闻阿婆横过道路时观察不细、未确保安全,承担次要责任。

由于该车按规定无法上牌,意味着顾伯不能购买交强险。事后,顾伯自掏腰包,支付了15.5万元赔偿款,但这远不及闻阿婆及其家人的心理预期。今年6月,闻阿婆将顾伯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药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75万余元。

一个月后,定海法院判决顾伯应赔偿55万余元。除去已支付的15.5万元,顾伯尚需赔偿39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闻阿婆上诉至市法院,请求增加赔偿。

剩余赔偿款,成为双方的“心病”

二审审理中,肇事司机顾伯已服实刑一事引起了承办法官谢佑的注意。原来,顾伯在该事故中犯交通肇事罪,被定海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刑期自2021年3月至今年1月。

通常来说,此类人身损害案件涉及刑事责任时,肇事方一般会积极就民事赔偿达成意向,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从而依法减轻刑事责任。“是双方矛盾激烈无法达成一致?还是肇事方确实没有赔偿能力?或者双方欠缺必要的沟通?”谢佑与法官助理李君商量后,决定由李君来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

在开庭之前,李君实地走访了两户家庭,听取了邻居、社区干部的建议,并分别和两个家庭进行了“谈心”。

“我知道自己应该赔钱,但第一次付的15.5万元赔偿款都是东拼西凑借的,在前债都没有还清的情况下,哪有人愿意借钱给我?”顾伯说,自己在螺杆厂打工,无固定收入,“今年活少,做一天休一两天,赚不到钱。如果有活,我愿意去干,更希望能够加班多赚点。”法官也向顾伯所在社区了解到,顾伯目前确实无力承担巨额赔款,但其特别能吃苦耐劳。

“事故发生后,整个家都乱了。”闻阿婆的儿子说,母亲原本身体健康,不光能够操持家务,还能种些农作物贴补家用,但现在为了照顾母亲,父亲无法再打零工,自己也放弃高薪从外地回到金塘,全家为此花光积蓄、收入减少,而母亲后续仍有许多病要治疗,“但肇事方到现在连医药费都未足额赔偿,判决后赔偿款能否执行到位也是未知。”

法官调解推心置腹,当事人放下心理包袱

基于庭前的良好沟通,开庭后,双方都不愿看到案件最终落于“纸面执行”,而愿意协商解决。

“俗话说,千钱赊,不如八百现。如果案子不能调解,对方不愿意自动履行,通过强制执行不光花精力,也未必能够执行到位。”闻阿婆一家表示,愿意就赔偿款做出让步,并同意分期支付。

不过,顾伯心里依然没底,他担心自己每月的薪资不高,又担心借不到钱还债,“我现在压力很大,每次接到法院电话,心里就扑通扑通跳……”

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承办法官做好了调解和判决两手准备。不过,庭后,法官仍尝试再度与顾伯面对面沟通,并将会面地点选在顾伯较为方便的定海法院金塘法庭,并邀请定海法院执行法官共同参与。

“即便二审不支持上诉人的请求,按一审判决尚需支付的39万余元,到了执行阶段,你每月光利息就得还3000多元,这样一年辛苦下来只能还很少的本金,你愿意一辈子背负沉重的压力吗?”“按目前的执行程序,你要定期申报财产,还可能上失信人员名单,法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拘留等措施……”“现在法院替你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并搭建双方友好沟通的平台,给予一次性解决的方案,哪怕你去问亲朋好友借利息也是划算的,辛苦几年,就可以无债一身轻……”

经过一、二审法官2个多小时的推心置腹,顾伯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了,“我文化程度低,家里没钱,也没多少能出主意的朋友,感谢法官苦口婆心做工作……我选择调解,愿意辛苦几年后过无债一身轻的生活。”

胜诉权益得到兑现,两个家庭得到拯救

最终,经过几轮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除去已支付的,顾伯仍需支付的赔偿款降至25万元。

当李君再次到金塘法庭让双方签协议时,顾伯当场承诺:“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尽办法按约履行的。”

11月28日,顾伯通过亲友,将25万元调解款一次性汇入法院执行账号,案件调解结案并实际履行完毕。至此,两个家庭得到拯救——闻阿婆一家不会因为执行不到位而因病致贫,顾伯一家不会因为无力履行成为老赖而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同时,李君考虑到闻阿婆一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又协同承办人一起为闻阿婆申请到了3万元的司法救助金,打通了法院救济的“最后一厘米”。

事后,顾伯多次致电法官表达感谢。近日,闻阿婆儿子冒雨给法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感谢李君等各位法官在上诉调解过程中为我们提供公正高效的服务,也感谢贵院培养了像李君这样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法官。”闻阿婆家人在信中写道。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院人的初心和使命。”李君说,在调解工作中,不偏不倚与当事人沟通,获得双方的信任尤为重要,只有用同理心和同情心换位思考,力所能及给予双方温暖、希望和信任,调解才能一次次绝处逢生、不断推进,从而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案件办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