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一起来了解一下刑事犯罪的子女可以做律师吗,留下案底对子孙的影响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风神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6-07 11:51:08

常言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或因生活困顿,或因心中怨恨,部分人在处理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时总会不慎误入歧途,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残害他人的生命健康,也阻碍了自己奔赴美好人生的道路。

即便因此受过处罚,但其仍在国家机关档案处留有个人犯罪记录,也就是我们常说有前科,有案底它实际上是指在系统中个人刑事犯罪的记录留存,因个人过错导致自己被剥夺政治权利,受到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乃至死刑,这都都属于刑事处罚,其处罚数据也帮助中国建立了国家违法信息库。

但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案底是刑事犯罪行为所遗留下的的记录。生活中被公安机关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里的拘留、警告、罚款等措施不会在档案中留存案底。

都说一时失足成千古恨,部分激情犯罪者因一时冲动犯下大错,在葬送自己数年的自由光阴后,还在机关系统中留下了记录。那么对于留有案底的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案例

周某出生于一贫困家庭。因父亲早逝,他由母亲拉扯长大,自小因缺少亲人遭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辱骂。同时,为给予周某更好的成长环境,周某母亲每日起早贪黑,常常深夜才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里,这也导致了周某一直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逐渐养成了他敏感自卑的性格,对他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在意。

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周某的成绩在班级里仍然名列前茅。因其不善言辞,常常课下独自学习看书,班中一男生小张在偶尔间对周某冷言冷语,做出挑衅的举动。这让周某感到十分愤怒和痛苦,虽未在面上展示,但心中已经对小张的种种行为产生计较。后来因高考结束,周某与小张相互分开,他按照自己当时的分数选择国内一大学政法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因成绩优异,周某被顺利录取,但碰巧的是,小张也同他进入一个学校并在同一专业。因高中时期便不对付,小张常常年级群中对周某出言不善,让周某心中怨气更甚。

在临近毕业的时间,周某顺利通过了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并应聘至一家律所担任实习律师,双方约定在实习期满一年后周某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

在离校的前一个月,周某与小张在校图书馆内相遇,小张再次对周某出言辱骂,这令长期以来对小张深恶痛绝的周某脸色阴沉,内心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因图书馆学习的人员较多,周某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暗中等待时机,趁小张离开图书馆后来到校内一偏僻地点后用早已准备好的木棍猛地击打上他的头部。

感受到后脑传来的剧烈疼痛,小张脸色发白蹲下身捂住受伤部位,见周某满脸怒气的样子心中顿生恐惧,不断求饶。见周某不为所动,小张便起身想要逃跑,并开口大声呼救。见此情景周某再次抡起木棍朝小张身体各个部位狠狠抽打,在多次击中其头部后,小张双眼紧闭,口中吐出鲜血,周某这才赶到双手颤颤,主动自首报警,并及时拨打了救护车。

这之后,根据小张后续的伤情以及周某在实行犯罪后的主动投案自首,悔过行为,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2年。

法律分析

在本案中,周某在上大学后为年满18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完全行为权利人,在明知个人采取方式极端违法的情况下,仍无法控制对小张的施暴行为,造成其身体损失,且主观上为故意心理,应当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基本要件,被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承担刑事处罚的人被视为有前科的人,会在公安机关的系统中留存档案记录,也就是案底。即便周某后续确有悔改且已经服刑完毕,可以离开监狱融入社会,这些记录也不会随之消失,而是永久存在。

当有案底时,个人除了可能经受其他人投来的异样轻视的目光之外,还会在找工作时遇到重重限制。比如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是不允许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警察、考取公务员的,即便在笔试中取得优异是成绩,也无法通过政治审核。

在本案中,周某希望今后从事的律师行业也属于法律禁止受过刑事处罚人员可以从事的职业之一。也即是说,即使周某已经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拿到了法考证,也无法顺利拿到后面的律师执业证书,只得另寻其他工作。

除此之外,受到刑事处罚的父母对子女今后的工作也存在影响,想要报考公务员尤其是公检法机关,或者希望在高考后考取警校,都会因父母也就是直系血亲曾经有过刑事犯罪记录而无法通过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因未成年对社会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86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结语

对于案底,有人认为犯罪者在审判后已经接受过严厉刑事处罚,不应该在其回到社会中后因案底原因经受他人的奚落的目光,也有人表示当今已不存在“株连”制度,父母所犯下的罪行不应该牵连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但需要明确的是法律本身就具有威严性,其处罚除了需要惩戒犯罪分子曾经犯下的罪恶,也需要震慑其他想要实施犯罪,蠢蠢欲动的心,使得潜在的罪犯考虑到其严重的危害后果后而放弃实行犯罪行为。

(《普法:留下案底后,对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文中案例源自新闻报道/裁判文书,当事人系化名;图片皆(部分)为网图,与案无关;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