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海门当地刑事大案律师网站(海门刑事案件)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苏荷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5-15 13:44:08

海门当地刑事大案律师网站(海门刑事案件)

今年以来,区公安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始终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出实招、求实效、做实绩,切实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坚持开门问策 主动倾听精准发力

区公安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成立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活动总体部署,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推出20余项便民利民举措。局领导亲自挂牌作战,分管领导按照分工职责督办落实,各单位按照项目要求,以多种形式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把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全面解决好群众各类问题。

海门区公安机关先后组织开展“开门纳谏”活动两轮次,突出关口前移、靠前服务,全方位、多渠道收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门纳谏,邀请企业家代表、警风警纪监督员代表、普通群众代表等,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打防、基层治理、政务服务、警民关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先后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5条。

该局在海门区公安窗口开展“三亮三比”系列活动,设置“党员服务岗”43个、“永远跟党走”公示牌120个,发放窗口服务内容公示1万余份、6类窗口业务操作流程册3.9万份。全力配合做好区委巡察组巡察及人大评议工作,对相关反馈问题做到立行立改。

该局组织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记者、群众代表走进警营,走进基层所队,实地观摩警营、装备、警务运行等情况,积极拓宽互动渠道,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

该局召开“新百千万工程”新闻发布会1场,优化完善“走帮服”、公安“放管服”改革、全警大走访、志愿服务、警营开放和主题宣传6大载体,共走访企业(项目)653家,收集到5类76条意见建议,全部落实整改。

坚持便民利民 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围绕主业严打整治。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海门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6%,破案率同比上升23.7%。快侦快破各类大要恶性案件,海门区保持32年命案无积案、命案逃犯“全清零”,八类案件和轻伤害案件破案率均为100%。紧盯侵财犯罪,持续深化“破小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并创新破案方法,有效提升查处能力,海门区传统“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25.9%,破案率同比上升11.2%。

围绕需求创新治理。实施“新百千万工程”,建立各类微信群2700余个,微信群成员22余万人,占海门区人口的五分之一。网上解答群众咨询800余个,接受群众求助380余次,寻回走失人员8名,收集各类线索130余条,助力侦破案件50余起。打造动态限时停车系统,在医院、公厕、学校、便利超市等特殊场景下全面支撑市民限时停车需求,提供限时停车服务2.5万余车次。围绕老旧小区、市场、主次干道等重点区域周边开展停车泊位施划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共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1100个。

围绕改革优化服务。深化公安行政审批实体化改革,在南通地区率先推动基层行政服务力量整合,实行“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通18个窗口,受理85项行政权力事项,窗口满意度全年保持在99%以上。优化车管服务质效,在车管所办理大厅设置申领检验合格标志专窗、老年人服务专窗和特殊人员服务绿色通道,窗口放置轮椅、爱心座椅,为年长、残疾人以及没有智能手机人员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安行政服务事项的即办率,整合“互联网 ”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资源,现已实现高频服务事项即办件事项数占比50%以上。大力推动派出所综合窗口建设,4家试点派出所综窗全部完成;出入境、交管等业务全面整合进派出所窗口,方便群众就近办理。继续深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海门区布建17个24小时“e警务”自助服务站,引入自助拍照终端、自助缴费机等设备,全天候自助办理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2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线下组建流动户籍室走村入户提供上门办证、宣传政策等“零距离”“面对面”系列服务,活动开展以来,为行动不便人群上门办理居住证、身份证20余人次。

坚持问题导向 主动出击严查严治

严密治安防控体系。优化进攻型巡防机制,建成智慧警务服务站,保安行业组建40人应急机动队,6类可防性案件数同比下降19.3%,“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连续5年扒窃“零发案”。深化“雪亮工程”及升级版“技防城”建设,云起苑等2个小区完成无感化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建设,实现区域刑事案件“零发案”。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对疑难复杂矛盾建立“三官一律”联调机制,海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4%。

严查突出问题隐患。开展打击整治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破获此类刑事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查处黄赌治安案件80起,治安处罚207人。对治安复杂区域开展整治攻坚,强化对流动人口和群租房管理,并针对“黄赌毒”“黑拐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实施重拳打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对挂牌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清查,并建立“智慧在线”阵地管控平台,强化行业场所基础数据排查,共登记行业场所1224家,其中特种行业569家、公共场所655家。

严守交通安全防线。积极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力争实现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全力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设立三和、包场、三星等3个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简化事故定责依据,规范事故处理流程,做到快速定责、快速定损、快速理赔。定期开展酒驾醉驾专项整治行动,认真研判酒驾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打破以城区为主战场的模式,将整治范围延伸到农村,严厉查处酒驾、毒驾、无证驾驶、涉牌涉证等各类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先后集中优势警力组织80余轮次集中统一行动,现场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暂扣各类机动车420余辆,教育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人2800余人次。

坚持落实落细 主动服务护航发展

持续“全民反诈”。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攻坚行动,在南通市率先成立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深化落实止损控案。组建青年民警、辅警反诈宣讲团,赴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居等地开展特色化反诈宣讲,开展“精彩海门党旗飘飘”《竹板当当防诈骗》节目送戏下乡活动,先后走进海门街道月亮湾社区、海门港新区江苏职业技术学院、余东奥斯特鞋业等单位开展反诈宣讲,通过明确“发生一案、宣传一片、教育一群”,深入学校、企业、村(社区)“以案为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宣传。通过预警劝阻、线上答题等形式,积极构建“公安精准宣传,全民参与宣传”格局。1至10月份,海门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6.37%,成功追赃挽损1000余万元。

全力护航发展。出台《公安机关服务保障南通市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围绕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创新跨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全面落实“三主动、三超前、三优先”服务举措。推出海门区公安机关“精准助企、护航‘三区’”服务发展品牌行动计划,建强护企专业队,侦破涉企案件28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加密布建长江沿岸治安监控系统,全力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执法整治攻坚会战,有效维护辖区长江流域生态秩序。

强化跟踪问效。将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党史学习教育考核,持续跟踪各项惠民措施推进情况,综合运用督导检查、情况通报等手段,掌握每一项惠民措施进展情况,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好对外宣传,在海门公安微警务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向群众宣传海门公安“我为群众办实事”惠民措施的政策内容、办理流程和开展成果。依托各级媒体矩阵,相关工作经验文章被江苏法制报、新华网、交汇点新闻等多家媒体刊载,其中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篇、“学习强国”平台录用3篇。

(来源:海门区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