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烟台刑事案律师收费(烟台刑事案件最好辩护律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只为大大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3-04-10 15:39:48

烟台刑事案律师收费(烟台刑事案件最好辩护律师)

从小想经商却成为律师

陈桂勇:不好好学习的老板不是好律师

水母网8月15日讯(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拥有14位合伙人,共有35名执业律师,曾连续被APEC博览会、联合国国蔬会组委会指定为常年法律服务机构,连续三届被山东省律师协会评为山东省优秀律师所,现担任一百多家国家机关、银行、保险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执掌这一律师事务所的陈桂勇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

昨天,记者前往探出了究竟。

想长大当老板的孩子学起了法律

今年49岁的陈桂勇是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烟台的,现在是山东西政律师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人。而创建于1994年5月的山东西政律师事务所,是一个荣获了司法部和山东省及烟台市各级荣誉称号的以商事、刑事为主业的专业律师事务所,承办业务量和收费额连续多年位居烟台市律师行业三甲。一位从外地来到烟台的大学毕业生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本来我从小是想当老板的,考大学时报考的是北京商学院,没想到学的却是法律专业。”昨天,在烟台万达广场金融中心一处上千平方米的自有办公楼内,接受记者采访的陈桂勇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的爷爷和父亲当时在商业局、百货大楼工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耳濡目染,他认为经商是最好的职业,所以,他从小的理想就是经商。“我小时候在家里就自己养兔子剪兔毛卖钱,刚上大学时还曾卖明信片挣钱———如果当初没考上大学,我现在可能就是个老板了,我很多没考上大学的小学同学现在都成了老板。”陈桂勇说,因为这一理想,他高考时就报考了北京商学院经济法专业———当时他以为商学院就是培养经商人才的,结果,到了大学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培养法律人才的专业。“我还记得开学报到时我们的师兄打出‘法学家的摇篮’的欢迎条幅,当时我们经济法系主任、著名的商法学家徐学鹿教授看见后教导我们:‘法学家有那么好当?先踏踏实实把功课学好再说吧!’当时我听了很失落:老板当不成了,法学家也不让当,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吧。”陈桂勇告诉记者,他学习的经济法偏重商事法律,课程除了法律还有会计、企业管理等,好赖跟商业沾边,他就死心塌地地好好学习了。

毕业到商校教学后又想当律师

“因为那时看新闻联播经常看到烟台北极星的广告,对烟台的印象挺好,1992年大学毕业时,我就选择了山东省商业厅直属的烟台商校。”陈桂勇说,毕业前他为分配单位的问题请教一位老师时,那位曾到过烟台的老师说烟台商校很不错,离火车站也不远。等他来报到时,一出火车站就看到学校派来的面包车来接他,他还挺高兴,没想到车把他拉到了南郊的大东夼———他这才知道老师说的离火车站近的是商业技校,而他选的是商业学校。“当时心里很无奈,派遣证已经在学校手里了,也没法改了———后来看那里的环境还不错,也就安心在那里工作了。”他说。

做了教师的陈桂勇虽然讲起课来学生很爱听,甚至还编写了一本教材,但四年的法律专业学习已经在他心里播下了做律师的种子。1993年,正在烟台开发区法院实习的陈桂勇听到全国律师考试的消息,就回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这次考试,他可以说是拼上命了,暑假也没回家,一个人待在宿舍里用心复习。“那时一位学生到我宿舍去,我没注意到他,他就偷拍了一张我在复习的照片走了,后来,他洗出照片送给我时我才知道———那时候我瘦得厉害,那张照片我保存了很长时间,可惜现在找不到了。”陈桂勇告诉记者,当时他觉得当教师可以保证他的生活,但做律师是他的理想,要做律师,就必须考出律师资格证,而且还要高分考取。

“当时是200分过线,我考了249分———那时烟台考到240分以上的有九人,我进入了前五名!”1994年,陈桂勇如愿拿到了律师资格证书。有了律师资格证书,就有人介绍他到律师事务所兼职,陈桂勇开始拥有了律师身份。

一条没被采纳的建议开了好头

“虽然当时有了自己的办公桌,还给配了BB机,但因为竞争激烈,我也没敢从学校辞职。”说着话,陈桂勇找出了那个他保存至今的BB机给记者看。这台在手机普及前曾给无数人带来通讯便利的数字传呼机,见证了陈桂勇作为律师的成长过程。那时他见人就给人家留电话和传呼机号,告诉人家有法律问题就找他,但电话是单位的座机,人家有事传他时他接到传呼不能及时回话,再打座机号时电话就被别人接去了,有问题也咨询了别人。

1996年结婚,1997年有了孩子,每月拿着一百多元的工资,一家三口租住在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这让陈桂勇感到了生活的压力。为了维持生活,他拿出半年时间,每天晚上熬夜,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出版,挣了五千元。“兼职律师的身份限制了我的发展,要想有所突破,就得做专职律师。”陈桂勇告诉记者,当时他长相稚嫩,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孩,跟人家谈法律人家也不放心,好在他的专业知识过硬,为他赢得了客户。

1998年底,一家食品厂倒闭,给它作担保的企业赔上了五十多万元。如何才能减少损失呢?作担保的企业找到陈桂勇咨询。陈桂勇通过调查,发现另一家食品厂正在使用这家倒闭企业的商标,他就向为其作担保的企业建议查封这个商标,并通过法院拍卖抵债,或者向使用这一商标的厂家收取使用费。“虽然这家担保企业没有采纳我的这一建议,但后来说起为什么聘请我为他们的法律顾问时,他们说就是从那个建议上看到了我的专业水平。”陈桂勇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的业务越来越多,慢慢走入了佳境。

他想成为学者型的律师带头人

1999年,走出校门成为专职律师的陈桂勇又听到了一个福音:证券律师必须通过考试拿到专业资格证书。“我学的是经济法,很多与证券有关的会计、财务、评估等课程我在学校都学过,但我还是拿出了全部的业余时间去准备考试。”陈桂勇说。2000年,他通过了证监会和全国律协组织的唯一一次可自由报考的全国证券律师资格考试,拿到了司法部、证监会授予的证券从业特许律师资格———当时烟台只有六人、全国也只有八百人拿到了这一证书。“这一下认识我的人就多了,甚至不认识的人有业务也来找我———2007年至今,我还连续两届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为破产案件管理人。”陈桂勇告诉记者,在这期间,2001年9月到2005年7月,他还到清华大学读了商法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师从我国著名商法学家朱慈蕴教授,并顺利获得了清华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这些年,我国每年都有新颁布、修订的法律,一天不学习都不行。”陈桂勇喜欢研究案情,撰写论文。近些年来,他的一篇论文还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两篇论文获得了山东省律师协会优秀论文奖。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陈桂勇也开始承担起社会责任。2007年,他加入了致公党,并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提出了十余项社区民情的意见和建议,被推选为烟台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

2008年,陈桂勇所在的西政律师事务所改成合伙制,他成为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2014年又被选举为律师所主任。2017年,陈桂勇成为首席合伙人,并再次被同事们选举为主任。“现在我们有九位高级合伙人、五位普通合伙人,是烟台市七家年收入过千万的律所之一,综合收入位居烟台前三位。”陈桂勇告诉记者,前年,他们九位高级合伙人拿出一千多万元,买了这套近千平方米的写字楼,不仅改善了办公条件,还展示了他们律所的实力和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