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鹤岗市优秀律师,鹤岗十佳律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0 05:01:12

核心提示:他在基层法院工作了25年,立过一等功,获得过“最美基层法官”“时代楷模”等称号,如今又获得“最美奋斗者”殊荣,他就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波。

鹤岗法官孙波扎根基层25年:曾经历9次手术,出院后坚持办案

孙波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现场观礼。受访者/供图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庄德通 报道

在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后,孙波的第一感受是,有些惶恐。

他对一同获得表彰的福建省基层法官黄志丽说,看到其他“最美奋斗者”的事迹,感觉自己有点儿“不够格”。

不过这“不够格”背后,是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媒体联合评选为“最美基层法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等一系列成就。

今年46岁的孙波,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自1994年考入鹤岗市工农区法院,他已经在基层法院工作了25年的时间。

2011年到2012年间,在经历双肾衰竭,两次换肾失败后,现今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不过,他仍然选择重新拿起法槌,继续追寻“做一个纯粹的法官”的理想。

扎根基层25年的“活法典”

1994年,22岁的孙波考入了鹤岗市工农区法院。当时2400多人报考,他是笔试第一名。

生性腼腆的孙波还因为这件事闹了个笑话:考试过程中,他觉得考得不好,就从20名往后看,回家告诉母亲王淑琴说,没考上。

以母亲对孙波的了解,觉得不太可能,就让他再去看看,过了40分钟,孙波回来了。“我问他,怎么样?他说有我的名字,我说多少名?他就说了一句,‘最上面’。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干什么都可低调了。”

而一开始,孙波也有机会去待遇更好的鹤岗市中院,但是孙波的父亲劝说他:“才上班法律知识还不太懂呢,得去基层,从头做起。”

孙波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不过他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5年。

初到法院的孙波,做的是书记员。基层法院人手少,二三百件刑事案件,只有一个书记员,押解人犯、送达、订案卷等诸多琐碎工作,也要他承担。

在此期间,孙波没有忘记学习,总在业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而且在1996年到2002年间,拿到了一个法律专科、两个法律本科学历。2003年全国第二届司法考试,孙波是鹤岗市法院系统唯一一个通过的。

多年坚持不懈的学习也让孙波有了“孙教授”“活法典”的称号。

孙波在鹤岗市工农区法院的同事王玥丹回忆说,刚到法院时,她负责司法统计报表,其中有一项是罪名归类,这给学计算机出身的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而跟孙波一间办公室后,就不用发愁了:“无论是什么罪名,只要你问他,他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个罪名是刑法中的第几条。”

孙波的业务水平高,在鹤岗市的司法系统也是出了名的。正因此,2005年孙波被借调到鹤岗市中院,由于两级法院都缺人手,借调期间,他仍在负责工农区法院案件的审理。

“拼命”的铁面法官

无论是生病前还是生病后,孙波审理案件效率都极高。

25年来,他先后参与审理各类案件3000余件,主审1500余起,其中大案、要案200余件。他处理案件的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率达98%,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95.38%。

2009年8月17日,鹤岗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白玉库雇凶杀人案。

白玉库是鹤岗市原政协副主席、交通局局长,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就找白玉库”。

白玉库卸任后,与时任局长李星光因“鹤名公路”承包权问题发生矛盾,他出资30万雇凶杀害了李星光。

这起“前局长杀现局长”的案件,引发社会的巨大关注。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因案情复杂,检察机关建议延期审理并补充侦查。这期间,白玉库又因脑出血被监视居住,不明真相的群众一时间议论纷纷。

由于案件社会影响很大,鹤岗市中院让处理刑事案件经验丰富的孙波负责审理。白玉库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给他造成巨大压力,案件审理期间,打电话说情的、当面找的、重金贿赂的,大有人在。

不过孙波并没有受到干扰,开庭前一个月,他就对案件进行了深入了解,开庭第三天,案件就进行了宣判,白玉库被判处死刑,而社会大众对判决结果则是叫好声一片。

孙波审案的高效率,源于他对案件的充分了解分析。时间有限,拼命加班就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2008年末,鹤岗还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市的“李庆波等人非法集资诈骗案”,涉及受害人2600多名,卷宗就有400多本。为了审理这一案件,孙波买了一箱方便面,从家里拿了一个大碗,就住进了办公室,连续21天没有回家,期间起草各种汇报材料和审理报告20余万字,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审结了此案。

此外,2010年,鹤岗市中院决定审结该院的66起刑事积案。

在4个月内审结这些案件的重任,也落到了孙波头上。攻关期间,他与同事经常穿梭于法庭、办公室和看守所之间,仅用三个半月,提前完成任务。

与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相比,孙波本人倒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在家人和同事印象中,他好像就没对人红过脸,审案时也是如此。

“让我真正注意他并钦佩他的是他对法律的尊重,对律师的尊重,对罪犯的尊重。”袁春林曾任鹤岗市法律援助中心公职律师,他回忆说,在他经历的几个案件中,孙波都能充分听取律师的意见,很少去打断律师的发言,对被告的供述和辩解也是耐心听取,不放过细节。

即使是一些犯罪行为极其恶劣的被告,孙波也会充分保障其庭审中的辩护权和最后陈述的权利。

“法官不是‘拳击手’的角色,而是一个‘裁判员’。要做的就是以平和的心态,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作出判决。”孙波说。

“我不能白占一张办公桌”

2011年春节前后,孙波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经常发烧,而且不停地流鼻涕。到了4月份,病情越来越重,晚上动不动就流鼻血,血压时常升高到180多,可他还是一再加班加点工作。

直到“五一”放假期间,孙波才跟着妻子一起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出,医生都被吓到了,血清肌酐是正常值的20多倍,换作其他人早就昏迷了。

夫妻俩连家都没回,就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北京309医院住院的13个月里,孙波经历了9次手术,两次换肾手术都失败了,只能靠隔天一次透析维持生命。

在治疗期间,孙波感觉到最亏欠的,就是妻子和儿子。

“爸爸虽然很严厉,但是我很佩服他,我佩服他身上动了许多回手术,他也没有被疼哭;佩服他回家那么晚甚至有时不回家,也不被妈妈骂;佩服他读过那么多书,竟然记得那(么)清楚……”孙波的儿子小学时在作文《我的爸爸》中这样写道。

对于儿子的过早懂事,孙波感觉很心酸,也很心疼。

孙波对妻子刘桂华的愧疚更深,在她胃出血住院时,孙波忙于工作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而孙波的父亲突发脑梗塞,他忙于工作,也是妻子在旁陪护。“这辈子你选择了坚守事业,我就选择坚守家庭。”妻子对他说。

出院后,孙波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领导本来想安排给他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但是他拒绝了:“我既然上班了,就得办理案件,不然我还占个办公桌,占个电脑,不是浪费吗?”

“生病以后,死亡对于我不再陌生和遥远,我无比珍惜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多做一些事,做好一些事,尽量接近我的梦想。”孙波说。

事实上,孙波也保质保量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2018年全年,孙波一共审理了203个案件,结案率100%。

另外,孙波还负责鹤岗市工农区人民法院的扫黑除恶工作。今年上半年,他审理了一起大型涉黑案件,涉案人数达114人。

在审理第一批56名被告人的案件时,庭前会议连续开了三天。庭审也是连续三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中间只休息一个小时。

高强度工作下,家人和同事还是担心他的身体。不过可喜的是,孙波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现在每周只需要两次透析,检查结果也显示,有很大希望可以再进行肾移植。

对于未来,孙波有自己的打算,磨难过后,生命更加可贵。他希望,把自己的每段时间都“填满”:“工作时间要尽量多审理一些案件,完成各项任务;17岁的儿子明年要参加高考,我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陪陪家人。” 原标题《“最美奋斗者”孙波:坚守基层25年的“纯粹”法官》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