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海淀看守所,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08 21:31:05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时间回顾至2012年7月19日下午5点,北京市海淀区一看守所的大门缓缓打开,一名个头不高、穿着黑色T桖衫的中年男子从里面踱步而出后,一眼就看到外面一位和他面相有些相似的老人,为了等他出狱,老人从上午九点一直等到现在,8个小时的等待,只为儿子出来后第一眼能看到自己。

老人见了男子后,笑了笑:“回来了,儿子?”

“嗯。”

“走,回家!”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

这名中年男子叫做宋名扬(化名),从看守所里出来这一天是他49岁的生日,外面等着他的老人,是他那78岁的父亲。

如果宋名扬自己不说,谁又能相信,身材消瘦,嘴唇发白,看起来不太健康的他,在20多年前是很多本地地痞流氓们的“大哥”,也是立下过诸多功劳的人民警察。

宋名扬可以说是一位现实版卧底警察“陈永仁”,但他的人生经历比起《无间道》里梁朝伟饰演的角色来,可以说要曲折离奇的多了······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海淀区的“宋哥”

宋名扬原先是首钢里面的一名工人,1983年北京市公安局从社会上招警察,宋名扬知道后当即选择了报名,顺利通过了考试。经过几个月的训练,21岁的他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一派所派出所里面。

1986年的夏天,检察院宿舍区一名十几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个小流氓以“口渴想喝水为由”骗开了门,然后被玷污了。

这起案子的线索很少,侦破难度极大。义气方刚的宋名扬主动接下这一案子,既然没线索,他就“大海捞针”。

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小姑娘在人多的地方转悠,皇天不负有心人,过了差不多40天后,北京古城公园开消夏晚会,小女孩突然指着一个蹲在地上抽烟的男子说:“叔,就是他!”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犯人被绳之以法,宋名扬也荣立了从警以来第一个三等功。

4年后的1990年,宋名扬被挑选进入了“特情队”(一个主要由能力突出的刑警组成的特殊部门),宋名扬的人生迎来了第一个转折。

特情队的工作很复杂,主要任务就是和当地的社会闲杂人员以及黑社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将他们发展为警方的线人。进了“特情队”后,宋名扬的生活作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为整天和线人们混在一起,每天回家都要半夜12点之后了,有时候甚至会夜不归宿。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当时宋名扬刚结婚两年多,妻子眼见丈夫每天要么夜不归宿,要么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对此很是不满,不明白他为什么突然间变得神神秘秘的,甚至怀疑丈夫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因为签过保密协议,宋名扬不能将自己的情况告诉妻子,面对妻子的不解,只能对她说:“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宋名扬妻子不知道的是,她的丈夫在当地地痞流氓中有很大的名头,被流氓们视作“大哥”,很多黑社会成员都以和“宋哥”一起吃过饭为荣,将之当做自己吹牛的资本。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的摩托车往路边一停,连钥匙都不用拔,没有一个人敢将之偷走。和“兄弟们”下馆子,饭店经理都得专门出来跟“宋哥”打招呼。

宋名扬和线人们关系都很好,有一次宋名扬的一个线人要出去“砍人”。他妈妈跪下来求他,这个线人都无动于衷,宋名扬知道后专门赶来骂了他一顿,这个线人自此以后就老实了。

当然,宋名扬的工作性质,也让他不可避免地有了“仇家”。1992年的一个晚上,宋名扬得罪过的几名混混找到宋名扬家,敲了几下门之后留下了一颗子弹扬长而去。之后几天,这些混混总会在宋名扬家里只有他老婆孩子的时候过来敲门。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不能阻止混混做出这种危及家人的行为,他妻子很害怕,哭着让丈夫跟领导申请换个住处,结果宋名扬却表示:“不能什么事都求领导,一切总会过去的。”

宋名扬兢兢业业、舍己为人的工作态度,也让他获得了骄人的工作成绩,从警以来,先后获得了十几次奖状,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为破案,染毒瘾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白宝山

1996年3月31日晚9点40分,一名叫做白宝山的杀人犯来到北京市石景山高井热电厂,用铁棍砸伤一名执勤武警后,抢走了一把无子弹的“五六”式,一个星期后的4月7日,白宝山来到北京市西山八大处附近的装甲兵司令部,朝哨兵连开两枪,好在他没能强走枪或子弹,执勤哨兵也因为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逃亡过程之中,白宝山接连打伤了多名民警,犯下了多起案件,白宝山系列案也因此被誉为“1997中国刑侦第一案”。

因为这起案件太过出名,警方承担了极大的压力。这一天,宋名扬从一名线人那里得到一个重要线索,在朝阳区劲松边有一个叫做“黑子”的人,他手里面有一把半自动步枪,另外还有手枪和手雷,极有可能是酿造了一系列持枪伤人案的真凶。

宋名扬将之上报之后,局长对此非常重视,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查清“黑子”的情况。

1996年5月,宋名扬从局里借了一辆奥迪、一辆公爵王,换上一身名牌西装,装扮成一名“大老板”的样子,想尽各种方法接近“黑子”。

不久后,宋名扬成功找到了“黑子”的窝点,这是一个普通居民楼里面伪装成普通人家的“黑窝”,里面要么是贩毒的,要么就是卖淫的,要么是赌博的,可以说是“五毒俱全”。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进入窝点之后,将自己伪装成为了一个贩毒集团的大老板,和里面的流氓们称兄道弟,因为担心说漏嘴,也要维持“大哥”的派头,所以他都尽量保持不说话。

虽然他已经如此谨慎,宋名扬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引起了这伙犯罪分子的怀疑:身为一个“贩毒者”,他不吸毒。

这一天,宋名扬正和几名吸毒者一边抽烟一边聊天时,突然被一群流氓包围。其中一人质问道:“你说你是贩毒的,怎么没见你吸过啊?你该不会是马爷(当时流氓对警察卧底的称呼)吧?”

宋名扬听后一愣,说道:“说什么呢?!”然后拿起烟头朝着自己的左胳膊狠狠地捻了下去,当即就烫出了一个疤来。

然而,宋名扬的这个举动并没有得到流氓们的信任。其中一人甚至掏出了枪,将子弹上膛。宋名扬见状二话不说从兜里面掏出了一把水果刀,“刺啦”两下在自己的小腿上划出了一个“十”字来,鲜血“唰"的一下就流了出来。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就在此时,拿出枪的那一流氓直接将枪口顶到了宋名扬的脑袋上,说道:“你不是贩毒吗?吸给我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宋名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乖乖地吸毒,要么下了这个流氓的枪,和他们同归于尽。

深吸了一口气,宋名扬从流氓手里接过毒品,装作老手的样子把毒品给吸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接下来,宋名扬为了装得像一点,隔三差五的和“兄弟们”来几口,彻底打消了这些流氓们的怀疑。

在卧底期间,宋名扬接到任务,归队去河北捉拿一个杀人犯。当天晚上,他就感觉自己像是得了重感冒一样神魂颠倒,涕泗横流。

刚开始宋名扬还觉得自己可能只是生病了,然而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自己身上的骨头都在作痛,这种深入骨髓的疼痛和莫名的不安,让他意识到,自己毒瘾犯了。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当天午夜,宋名扬跟队长表示自己生病了,要请假,队长批准之后他立马开警车往北京赶,夜半无人的公路之上,他拉响警笛,一路超速狂飙的赶往了“黑子”的吸毒窝点。

当宋名扬抽了第一口后,感觉“真是太舒服了,什么症状都没有了”,吸第二口时,他却当场哭了起来,惶恐、无助地想到:“不能再吸了,再不戒毒我这辈子就毁了。”

在最开始,宋名扬觉得凭借自己的毅力一定能够戒毒,也没跟单位说明自己的情况,只是请了个长假回了东北抚顺的老家。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一点毒品都没带就上了火车。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作的黑话笔记

到了老家之后,宋名扬将自己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家里人,他的爷爷、叔叔、婶婶、表妹轮流看着他。然而,靠着自己的意志就想战胜毒瘾是非常困难的,宋名扬毒瘾发作时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在房间里面满地打滚,谁也按不住他。

宋名扬靠着自己的意志仅仅抵抗了三天就顶不住了,跪着求叔叔给自己弄一点毒品,叔叔说:“侄儿啊,三叔什么都能给你,这个不能给啊。”毒瘾发作的宋名扬失去了理智,将叔叔的胸膛都给挠破了,叔叔仍然抱着他哭着说:“你怎么就粘上这个了啊?!”

过了8天之后,宋名扬成功地将自己的毒瘾给戒掉了。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然而,宋名扬虽然成功戒了毒,但仍然要回去当卧底。再次返回毒窝之后,宋名扬为了避免暴露又一次开始吸毒。

对于别的瘾君子而言,吸毒能麻痹神经,让他们产生病态的“快感”,宋名扬却从来没有享受过吸毒,为了避免吸毒之后失去了控制力,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他每次吸完都高度紧张,拼了命的保持清醒。

更让宋名扬难受的是,有一次他带儿子出去吃肯德基时,突然毒瘾发作,于是让儿子在店里面呆着,自己去车里面吸,结果正当他吞云吐雾的时候,儿子突然出现在了窗外,儿子在那一瞬间流露的眼神让宋名扬终身难忘,但他什么都没说就默默的回店里去了。宋名扬明白,儿子知道自己吸毒了。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这种生活让宋名扬的精神高度压抑,十分担心自己哪天暴露了死在毒窝里。有一次,宋名扬回单位时专门找到大队长,表示要带他们去看看那个毒窝。大队长也想了解宋名扬的近况,就带着一名技术员、一名侦查员跟着宋名扬一起去了毒窝外围进行秘拍。

在窝点附近,宋名扬突然对大队长说道:“大队长,这个地方,你们一定要记清楚!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们再也联系不上我了,我肯定是死在了这里!还有,一定要告诉我儿子:他爸爸虽然吸过毒,但不是个坏人!”

1997年年初,宋名扬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他从“黑子”那得知枪贩子“新哥”最近从南方运回来20多杆枪,于是以买枪名义将那个“新哥”钓了出来并抓获,缴获了一支手枪和20发子弹,宋名扬也因此被公安部授予了三等功。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从英雄到罪犯

近一年的卧底生涯结束了,宋名扬的生活并没有迎来完美结局。妻子因为丈夫几个月不回家,不发一条消息,再加上经常被小混混威胁,精神出了问题。有一次宋名扬回家,妻子说要给他做饭,结果在厨房里面忙活了一会儿,突然拿着刀对着砧板一阵乱砍,边砍边骂人。

有时候,妻子又会疑神疑鬼地表示有人跟踪她,家里电话被安装了窃听器······

对妻子的样子,宋名扬很是难过,但也无力回天,只能安慰自己:“这样也好,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记得我是一个好警察,不会知道我是一个瘾君子。”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自1996年至2006年,宋名扬先后去大兴精神病院进行了100多次戒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吸毒时间太长了,始终戒不掉,身体还被毒品摧毁,连正常工作都不行了。2001年时,警局改革,开始实行末尾淘汰制,被淘汰了的宋名扬被从刑警队调到了预审部门。

预审部门要会用电脑,宋名扬从来没用过,总是弄不好,再加上他总感觉同事们表面上对自己客客气气,私底下议论纷纷,最终患上了抑郁症,在2006年办理了病退,公安部门专门为他开了证明:“因公吸毒”。这一年,宋名扬只有43岁。

2010年2月中旬,宋名扬在晚上十点多突然接到了一个曾经的线人打来的电话:“大哥我今天快死了,你帮我弄300块钱的吧。”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知道这种想抽又抽不到什么滋味,问题是他当时家里也没有了,于是连夜买了1800块钱的海洛因,将价值300块钱的0.32克海洛因和剩下的2.31克海洛因区分开来后,直接去了约定的公园,然后他就被两名警察按住了,原来那个线人是来“钓”他的。

因为宋名扬认罪态度好,案件属于特情引诱侦破,毒品均已起获,再加上他是初犯,而且涉毒原因特殊,曾经多次立过功,法院予以了轻判,只判了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3000元。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在做入监体检的时候,管教拿出一副脚镣扔到了宋名扬的身前,问道:“自己会戴吗?”宋名扬苦笑道:“给人戴了半辈子了,我能不会戴吗?”

宋名扬出狱之后,仍然没能戒掉毒品。2011年7月20日,一名姓王的热心群众跟公安机关提供了一条线索,警方找到了一个姓张的毒贩子,跟他约购毒品,毒贩子手里“没货”了,就跟宋名扬打电话要毒品,这个毒贩子曾经也是宋名扬的线人,因此不疑有他,带着0.4克毒品就去了,结果再次被抓获了。

这一次,法院认为宋名扬系累犯、毒品再犯,应依法从重处罚,但鉴于案件属于特情引诱侦破,毒品均已起获,宋名扬又如实认罪,因此只判了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再次入狱,宋名扬感觉轻松了不少,不用天天在家里和抑郁症、毒瘾发作做斗争了,不会让二老和儿子因为有个“废物亲属”难堪了,在监狱里“了此残生”也挺好的。

一年后,宋名扬出狱了,出狱后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说“回家”。回到家后,宋名扬看到了已经23岁的儿子,此时的儿子已经能够理解自己的父亲了,专门给他点了一首宋名扬曾经最喜欢的《从头再来》。


刑警宋名扬:卧底为破案染上毒瘾,公安部破例为其证明:因公吸毒

宋名扬出狱后,很多人想请他当“私家侦探”,结果他都拒绝了,因为他觉得那种工作不光彩。宋名扬此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回去当警察,尽管他知道已经不可能了。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宋名扬觉得自己身体好些了,比出狱时胖了不少,遂去精神病院看望妻子。妻子见了他后抱怨为什么很久不来看她,宋名扬笑着说出差了。妻子也不再抱怨,摸着他的脸说:“你说你天天吃好的,怎么就胖不起来呢?瘦得跟个猴似的。”

之后,宋名扬的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睡大觉。外面如果是晴空万里,他就感觉心情不好,甚至想死。如果是阴雨天,他的心情就莫名其妙好起来了,有时候会出门散步。

于是经常会出现这一幕:一个中年男子在雨天散步很难不引人注意,但大部分路人只是看一眼就略过,只有长期在附近蹲守的黑车司机会窃窃私语:“喏,就那个人,原来是个警察,后来竟然吸毒贩毒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