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雁塔区诉讼大厅电话,雁塔区司法局美篇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24 10:09:12
雁塔法院“四步走”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区法院院长蔡青(右二)带领法院干警走进企业开展走访调研。

雁塔法院“四步走”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区法院干警认真听取企业需求,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法院“四步走”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区法院开设集团诉讼立案窗口。

雁塔法院“四步走”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区法院破解审判难题,赢得赞誉。(资料照片)

雁塔法院“四步走”为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雁塔区法院加大执行力度。

2017年,西安市雁塔区法院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五新”战略部署为统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竭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司法保障、一流的司法方案、高超的司法智慧,助力企业化危机为转机,促进企业向好发展,助推经济平稳运行。

座谈:近距离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这次,我们走进企业,为的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落实《雁塔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准确把握辖区企业的司法需求,优化司法服务,同时法院还将积极履行审判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为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11月6日下午,西安市雁塔区法院院长蔡青带领法官在陕西华侨城商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时,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随着雁塔区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这里投资发展。为了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雁塔区法院从企业司法需求出发,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了辖区经济发展。

陕西华侨城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文表示,华侨城项目由于前期重视法律风险防控,至今尚未出现法律纠纷,在后期建设以及运营全过程,更加离不开法律保障,希望通过法院的普法宣传和对员工的法律培训,切实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面对企业在司法护航中的需求,蔡青当即说,雁塔区法院将不断完善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为辖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据了解,目前雁塔区法院不仅与华侨城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还与辖区比亚迪、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法律联系,通过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努力解决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企业及员工的法律意识,维护双方合法权益,融洽劳资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立案:专门窗口集中立案提升司法效能

一走进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就看到立案大厅一号立案窗口外,立着一块“集团诉讼”的提示牌。

2016年,在雁塔区法院立案的集团诉讼案件近2000件。今年截至11月8日,立案的集团诉讼性案件达2392件。由此可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出现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起诉是挽回损失最好的司法途径。

“集团性案件少则十几起,多则上百起,如果企业的代理律师一次拿上百个案件来和老百姓一起办理,可能排在后面的人一天都无法立案,不仅耽误时间,更是浪费司法资源。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群众,自2016年8月诉讼服务中心搬迁后,立案窗口变多了,职能更加精细化。面对日益提升的服务要求,法院开辟了集团诉讼立案窗口,这也是法院提升司法效能的一种表现。”雁塔区法院立案庭审判员周庆华向记者介绍了“集团诉讼”窗口的由来。

“以前没有专门的立案窗口时,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几十个案子一个个立,缺少的资料一项项补,今天办不完的,下次来还要重新排队。现在有专门的窗口,专业的人员,在我看来,这就是节约了司法资源,提升了司法效能。”正在办理案件的刘律师说。有了专门接待集团性案件的窗口,就必须配备专人对提交上来的案件材料进行审核,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专业指导,查漏补缺,真正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不久前,雁塔区一家银行来办理金融借款方面的诉讼立案,银行的代理律师拿出诉讼材料后,雁塔区法院经过专人审核,发现银行提供的借款合同复印件只有被告人签名的那一页。作为审核人之一的助理审判员李多萌立即联系了银行的代理律师,并提醒他如何补充完整证据。

李多萌告诉记者:“企业进行集团诉讼案件都会有专门的律师,我们在办理集团诉讼案件时,经常遇到各种立案材料遗漏的情况,面对类型相同但具体内容及被告不同的集团性诉讼案件,立案庭的工作人员会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告知律师需要补充的完整证据,随后还可以预约下次办理立案的时间。”

目前在雁塔区法院,一个企业集团诉讼的几十起案件几乎可以在3天之内全部立完。

审理:用司法创新推动法治与发展融合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繁简分流示范法院之一,雁塔区法院在今年成功审理的比亚迪集团诉讼案件成为该院机制创新的又一重大突破,既解决了案件送达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发挥了指导示范作用。此举在雁塔区法院民商事审判庭推广以来,今年同比结案率大幅上升,推动了审判工作向好发展。同时,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市场秩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推开雁塔区法院荣誉室的门,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送来的锦旗上的22个字,深深刻在每一名雁塔区法院人的脑海中,这也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为企业保驾护航正气浩然、给企业排忧解难克己奉公。”

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是比亚迪和西安银行共同成立的金融公司,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比亚迪车贷业务。自2016年9月起,雁塔区法院陆续受理了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起诉的150多起车贷案件。案件涉及的150多名被告人分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绝大多数人难以联系,案件贷款金额大多在10-30万元之间。若按以往的送达程序,这些案件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审结。与比亚迪有着类似情况的还有辖区的多家银行。

2016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该《意见》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约定送达地址的,人民法院可以将该地址作为送达诉讼文书的确认地址”。这条指导意见是我国民事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延伸,核心内容就是对起诉前当事人自行约定的送达地址予以认可,诉讼材料邮寄到该地址即视为送达,即便被退回,也视为已经合法送达,无需再进行公告。

为此,雁塔区法院先后向政法院校专家请教、向上级法院请示,审委会也组织了专题研讨。最终,各方一致认为,之前审判团队审阅案卷时发现《贷款合同》均约定了被告及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详细住址,可以作为法院诉讼材料的送达确认地址。

雁塔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法官李鑫说:“为确保送达程序规范严谨,审判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采取电话录音、短信截图、法院专递书面记载等多种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完成上述程序后,被告仍不到庭,才进行缺席审理。”

为提高效率,法官对案件进行了集约化审理,集中送达诉讼文书、审核证据、排期开庭、制作判决书、宣判。就这样,审判团队50天就审结了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起诉的150多起案件,其它企业的类似案件也都如期快速审结。

这些案件共同特点是事实清楚,但借款人难以联系。法院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仍会因当事人下落不明,只能采取公告方式送达。审理周期大都在五六个月,对审判效率和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集团诉讼案件的成功审理是雁塔区法院创新工作机制的一大突破。

在此后的金融借贷案件中,雁塔区法院均运用《进一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中第3条规定,为推动审判工作又好又快地完成,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起到了示范作用。

执行:强化执行力度完善执行措施

雁塔区法院坚持司法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好服务,执行判决的法律文书,就是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

根据案件性质的差异,雁塔区法院启动不同的执行程序,制定出不同的执行策略、执行方法,成立相应的执行专案组,指定有经验的执行员,在执行的过程中与审判的快速送达一样,将执行通知送达到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约定的送达地址。

如果可以找到被执行企业,法院首先会对双方企业代表进行协调,促使欠款一方尽快还款。在无法达成还款协议,一方故意赖着不还时,雁塔区法院会将该企业法人立即列入失信名单,这是治“老赖”的一个“大招”。被列入失信名单,意味着不能贷款,不能买车买房,甚至不能乘飞机,这是对生活方方面面的约束。今年9月底,10余名欠物业公司房租的被执行人,就主动拿着钱来到雁塔区法院,希望与当事人和解。

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有些购买了房屋办理按揭的业主还不起月供后,便玩起了失踪。无奈之下银行来法院起诉这些业主,这样的案件在雁塔区法院屡见不鲜。银行贷款收不回来,损失惨重。通过起诉、审判后,雁塔区法院为了挽回银行的损失,统一组织对房屋进行评估、拍卖,这样一方面帮助银行挽回损失,另一方面也帮助作为房屋担保人的地产开发商从困境中解脱。截至目前,雁塔区法院2017年立案起诉的金融借款案件几乎已经执结完毕。

当然有一些企业可能也是被执行的一方,对此,雁塔区法院将护航区域经济放在首位,从积极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出发,达成还款协议,或者以物抵债及延长还款期。

10月初,雁塔区一大型建筑公司拖欠建材企业建筑材料款20万余元。雁塔区法院审理时发现,建筑公司欠款的根本原因是地产商撤资停工,作为施工方的建筑公司也同样是受害者,确实有一定的经济困难。为此,雁塔区法院没有按照常规的执行方案开展工作,而是本着护航经济发展的主旨,将各方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协调到一起,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经过反复沟通,地产商愿意将楼盘抵押一部分,建筑公司愿意出资一部分,共同偿还建筑材料款。

建筑公司在执行完毕后,十分感谢雁塔区法院在企业最困难时伸出了援手,同时也更坚定了企业要在雁塔区努力发展的信心。

记者梁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