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取保候审不签认罪认罚书会收监吗,不认罪取保候审后会怎么处理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0-06 23:29:09

某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刑事拘留,尽管赃款赃物均已查获,上下游同案犯也都被抓获归案,证据链条基本上已经比较完备,但该犯罪嫌疑人仍然拒不供认犯罪事实。

此时,其家属及律师向有关机关提交了取保候审申请书,称因案件所涉犯罪金额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将来不会被重判,且家庭监管条件较好,家属承诺取保候审后一定严加管教,绝不会让其再危害社会,以此理由申请取保候审。

罪行败露后拒不供认,能取保候审吗?

摄于滇池


那么问题来了,犯罪嫌疑人拒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能否办理取保候审?

刑诉法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四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该案情形,比较符合第二个,即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但是,对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认犯罪事实能否取保候审,只字未提。要解决上述疑问,就需要从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来进行理解了。

罪行败露后拒不供认,能取保候审吗?

摄于滇池


首先看取保候审的性质。取保候审性质上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非惩罚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其与刑事拘留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剥夺了人身自由,一个是限制了人身自由。除此外,并无本质差异。因此,司法机关对采取哪种强制措施,有选择适用的空间,并非只要符合条件就一定会取保候审。

既然要保障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就不得不考虑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可能会实施串供、毁灭证据、胁迫证人改变证言等行为。这在共同犯罪中尤为突出,不得不有所防备。可能会妨害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一般发生在三种情形下:一是证据未搜集、固定好;二是尚有未被发现的犯罪事实存在;三是一旦释放,有逃跑的可能。

其次,如何认定“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这应该也是司法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罪行败露后拒不供认,能取保候审吗?

摄于滇池


何种情形下才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从罪名上讲,一般来说,暴力性犯罪很难被取保候审,这是因为此类人员通常主观恶性很深,只要恢复了人身自由,也就恢复了再犯罪的能力,其主观恶性决定着很有可能随时会去危害社会。

再有就是毒品犯罪,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这类犯罪再犯可能性极高,因此不得不防。除了这两类犯罪以外,其他类型犯罪似乎就很难一概而论了,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作出判断。

当上述情形均不存在时,能否仅仅因拒不供认犯罪事实就不予取保候审?笔者认为,绝大多数情形下是可以的。只不过,司法人员在措辞上,并不见得会明确这样写。

罪行败露后拒不供认,能取保候审吗?

摄于滇池


这是因为,既然不肯供认,也就意味着不认罪、不悔罪,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危害了社会。那么取保候审后,就仍有很大可能继续实施类似的违法犯罪行为。毕竟,人都是在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一定行为的,犯罪思想都还存在,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可预期的。因此,不能轻易取保候审。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比如犯罪嫌疑人年龄已经很大,或者系未成年人,只要严加管教,虽不供认犯罪事实,也很难再有条件来危害社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其取保候审也不是不可以。

罪行败露后拒不供认,能取保候审吗?

摄于滇池


又如,犯罪情节确实较轻,有可能仅仅判处几个月有期徒刑。此时如果长期羁押,容易导致法院判决不得不被实际羁押期所绑架。此时虽拒不供认,也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不过,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这笔帐算起来经常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只要证据充足,即便零口供,法院依然可以作出有罪判决。而拒不供认犯罪事实,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因此,法院完全可以以此为由,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之内,作出较重的处罚。所以,在法律面前,再有伎俩的恶人,也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