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起诉什么程序,找律师起诉什么程序最快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13 00:25:12

引言

社会发展到今天,法律已经不再是从前的"秘密状态",只有法布于众,才能做到法不愚众。那么,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哪些法律常识,是需要我们普通大众所要了解的呢?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我国的法律程序中,有哪些普通人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本文中以及题目里的"普通人"仅指未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没有任何另眼看待之意。

一、偷录偷拍是否能作为证据使用。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所以,偷录偷拍要作为合法证据使用,有"三不得":

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包括隐私),不得作为合法证据;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例如暴力、胁迫、非法拘禁等),均不得作为合法的诉讼证据使用。

为得到证据,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偷录偷拍行为,也是明令禁止的。"

2、 刑事诉讼多久后就可以不再追诉?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行为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不满1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三、去法院诉讼可不是免费的。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你知道吗,打官司可是要收取费用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一)案件受理费;(二)申请费;(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那么诉讼费的金额大概是多少呢?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交纳标准。

四、年龄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关系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1)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2)已满14周岁的公民,犯以下各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但是,年龄并不是纵容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随着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的频率增高。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于11月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草案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草案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五、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是西方的谚语,这意味着法律仅保护积极主张权利的人,而不保护那些忽视主张权利的人。权利的睡眠者无视其权利的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对权利漠不关心,这种行为是对权利的亵渎,甚至是对法律的无视。这种人无法得到法律的怜悯。

我国法律规定了时效制度。然而这种制度的目的不是对债权人严厉,而是敦促债权人尽快行使其权利。在时效规约内行使诉讼权受法律保护,否则其权利将不受保护。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受保护并非不是不能提起诉讼,而是最终的司法裁决不支持权利人的主张。

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普通人应该知道哪些法律常识(程序篇)

结语

那么关于我国法律所规定的程序中,需要大家了解的常识,今天先介绍到这里,各位看官有什么其他的常识分享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另外,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可以关注我。我将持续更新各种普法知识以及法律案例的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