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贵阳市白云区找律师找律师事务所,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6 15:16:59

根据辖区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白云区永平司法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挖掘资源、融合共享为突破口,借助街道网格阵地,按照“精准贴近、融合细化、智能高效”的原则,将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中,取得显著成效。

铺设载体平台,构建多维服务矩阵

永平司法所以“公法站+网格化+智能化”为牵引,将实体平台的现场服务与“12348”微信小程序、白云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网络平台的全时空服务有效融合,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运作质效,延伸公共法律服务链条。

同时,永平司法所打造“桥头堡”,建立永泰、东平2个警务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首创网格“警务+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实现纠纷接报与公共法律服务有效衔接,构建司法、综治、信访、警务等多部门联调联动格局。

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网格,永平司法所探索精细化治理

据永平司法所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供给“专业化”,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永平司法所采取律师分片包干、律师进综合类网格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风险评估等。辖内积极引入白云区法律援助处和白云心理医院、中南公证等专业机构,融合打造“网格+法律援助+公证+心理服务”特色,固定时间专人专办,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整合多元力量,实现精准高效处置

本着“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理念,永平司法所整合网格内高知人群、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培养成为社区“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

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网格,永平司法所探索精细化治理

接着,永平司法所将“法律明白人”和社区居委会干部、网格员、乡邻老者、法律顾问整合,组成网格调解小分队。“小分队通过听证、民主议事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并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除了网格调解小分队,永平司法所还大力推行网格微自治模式,创设微自治单元。网格内创设徐敏仪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绿洲小区老党员调解工作室和党群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联调共议工作室等服务点,把社区中法律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的居民组织起来形成自治单元。

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网格,永平司法所探索精细化治理

下沉网格可直接参与社区管理与纠纷调处,探索“网格议事会”“楼栋会客厅”等居民“微自治”形式,讲政策齐学法,听建议办实事,疏通居民自治的“神经末梢”。

创建品牌特色,持续赋能基层治理

永平司法所提升打造“永平一家人”普法宣传品牌,广泛吸纳、充分调动职能部门、法律顾问、社区工作者、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加入普法大家庭并融入网格。通过社区网格普法、掌上普法等方式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

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网格,永平司法所探索精细化治理

“为了助推特殊人群回归社会,我们搭建了社矫网格公益服务平台,按需下单,精准服务。”记者了解到,永平司法所建立了公益活动服务线上“超市”,实施“部门下单—‘超市’供给—社矫对象选择”的“菜单式”服务,推动形成社矫对象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力促进社矫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公共法律服务嵌入网格,永平司法所探索精细化治理

此外,永平司法所还着力构建本土特色“三调对接”(警调、综调、律调)纠纷解决大格局。建立街道、片区、社区“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网格内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架设治安调解、综治信访、律师参与人民调解的“警调、综调、律调”衔接联动格局,融合壮大网格内矛盾纠纷化解力量,以“法律+民情+乡情”的优势,将矛盾纠纷从被动调处转换为源头化解。

近3年来,永平司法所领导凝聚辖区公共法律服务力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92宗,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23142人次,辖区案件警情量逐年下降,为创建良好营商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撰文】梅雅玲

【通讯员】永平司法所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