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辽宁铈州律师有没有帮人找档案的,辽宁铈州律师有没有帮人找档案的地方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7 14:17:49

题记: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预示春天的来临,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捍卫法律的尊严,铸就人民律师应具有的高尚灵魂。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云层压得很低很低,不时有雨滴落下。谢帮洪携妻带儿,从数百里外的省城沈阳赶到辽西的义县何桂英的墓地祭拜。看到恩人何桂英的墓地刹那,他泪水纵横:“在那边的世界好好休息,别再那么忙碌劳累……”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何桂英生前是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沈阳从事律师工作12年来,起早贪黑地工作,为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维护公平正义,捍卫法律尊严。前年的2月22日,万家团圆的圆宵佳节之日,67岁的她因积劳成疾心脏病复发,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倒在了法庭上。至今,在她离开我们1000余天的时候,仍不断有她援助过的当事人前来感恩祭拜。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何律师在去往外地代理案件在火车站等车时认真阅读法律书籍

谢帮洪,是重庆来沈务工人员,听到何桂英的死讯时,哭得最凶,因为这个家庭得到何桂英的帮助最多。

几年前,老谢妻子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被评定为八级伤残。但是,妻子的赔偿款却迟迟不能全部到位。无奈之下,老谢找到了何桂英,想通过法律援助的方式进行解决。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她就像一个慈祥的老大姐。”果不其然,何桂英热情的接待了老谢,倾听他的讲述。就这样,开启了老谢的维权之路。这期间,有太多的细节感动老谢。“给她买水,她不喝。办完案子,临近中午,请她吃饭,她不去。甚至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帮她付1块钱的车费,她说啥不让。她常说,‘你们都没啥钱,不能让你们给我掏钱’。”最终,何桂英帮谢帮洪讨回了全部的赔偿款。“恩人就这么走了,我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多年来,何桂英究竟援助过多少困难群众已无法统计。她的忽然去世让很多身边人痛心不已,更让第一时间知道消息,她曾经援助过的当事人无法接受。她出殡时,许多得到过她援助的当事人都自发的从各地赶往义县,送她最后一程。当事人中,很多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他们都是何桂英的朋友。在当事人眼里,何桂英是他们的好大姐、挚爱亲人。几天的采访,我们见到了多位得到过她援助的当事人。

在当事人裴晓雁的眼里,何桂英就是自己的亲人。“因为家庭经济纠纷,我这几年都陷入到官司当中,前前后后接触过十八位律师,我只认何律师。”的确,只有何桂英全身心的帮助裴晓雁,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裴晓雁打电话,安慰她、劝导她。后来,每当裴晓雁需要法律帮助时,她都会到所里指定何律师做代理人。

阚秋菊的丈夫得到过何桂英的法律援助。当得知何桂英去世时,阚秋菊的丈夫第一时间赶到了义县,送何律师最后一程。“我没钱,哪敢想找律师啊。”阚秋菊曾经因为没钱陷入绝望,但是见到何桂英后,眼前就亮了。

其实,何桂英每援助一个案子,才能得到一千元的补助。除去期间的路费及其花销,所剩无几。但是,这些年,何桂英援助过的人已经数不过来。很多人都成为何桂英的“回头客”,当再有法律问题需要援助时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她。

何桂英的老伴体弱多病,儿子没有工作,虽然做律师工作这么多年,但她的家却还是一贫如洗,很难想象,到今天她们家竟没有一样值钱的物件,连台电视机都没有,然而看到一些弱势群体,她却倾力相助。

生前,她曾代理一位农民工的案子,当她按惯例到其家中走访时,发现其家人患了皮肤病,感染到了全家。她带领其全家到医院救治,为其垫付了500多元的医药费。这位农民工一人打工挣钱,养活全家,生活很是窘迫,同样清贫的何桂英把账单藏了起来,到了家,她拿出药,说:“才几块钱一支,拿去用吧。”此后,何桂英自己掏钱,每月底将药送到其家,同时还给其家人送去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书籍。

她出于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素不相识的农民刘春荣进行法律援助,让刘春荣每月获得1200的补贴。她了解到刘强父子为保护公共财产,与盗窃分子搏斗而身受重伤的事情后,多次看望刘强,并积极收集材料帮助刘强父子申报“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使刘强父子的英雄行为获得肯定,并帮助他们解决了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在同事的眼里,何桂英是个工作狂。不管分内分外,她见事就管,见工作就做,一做起来就认真到极点。她常说:“我们工作上的任何一点疏漏,都有可能让老百姓失去对法律的信任。能做好一点,就尽量做好一点。”

像她这种较真的人,为了代理一个援助案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在采访中有几件何律师的遗物最令我们难忘,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情系百姓,在清贫中追求,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

一个发黄的挎包、一摞笔记本、一双很旧的运动鞋、一个旧饭盒和一张她生前住过的床。何律师过逝后,她的丈夫将她生前的一切保持原样,哪怕是一片草纸都舍不得扔掉。因为这是何律师为丈夫留下的仅有的记忆印迹。

一个挎包——“挎包是用来装工作材料的。”何律师老伴告诉我们说,因为工作量大,她又对每起代理的案件特认真,在所里忙不完,她就把一堆堆材料装进这个包带回家,一回家就埋头研究案子,整理材料。她时刻告诫自己要努力对待每一案件,不辱使命,不负当事人。

一摞记得满满的工作笔记——她有一个习惯,把每天的工作都记录在工作笔记上。我们翻看着一个个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何桂英的工作内容,当事人情况,出庭辩护前的准备。我们发现了这些笔记本的背面有一些其它内容(原来何律师为节约纸张,从废品收购站买回来的)。我们看到这些早已泪如泉涌……

一双旧运动鞋——上面敷满了泥土,她就是常年穿着这双鞋奔走在为弱势群体进行法律宣传和援助的路上……

一个旧饭盒——饭盒与她形影不离。何桂英熬夜加班时,饭盒里装的是开水泡方便面;在农民工工地,装的是和农民工一样的盒饭。

一张办公桌——在中联律师事务所,何桂英办公桌还保持她生前的原样,一支破旧的钢笔,两瓶墨水,这就是她全部的办公用品。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一张旧床——何桂英在沈阳的12年间,一家三口租住在30多平米的老旧小区,她生前就是住在这样的条件下为百姓维权……看到何桂英这些遗物。睹物思人,她的亲人、她的同事还能感受到她的气息、她的真情……

这是几件极为普通的物件,却也是她为弱势群体鞠躬尽瘁的写照,是她为百姓呕心沥血的见证。看到这些遗物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痛惜。

何桂英留下了37个笔记本,几十万字的工作日记。虽然每一则都不长,但每个字的背后,都凝结着说不完、诉不尽的奔波和操劳,凝结着何桂英对老百姓的一片真情。

这是何桂英生前最后一则日记:

“2月21下午至晚上,努力和不努力,下功夫和不下功夫,所发生的结果就是不同,实践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刻告诫自己努力做好每一起案件,不负当事人,不负使命。

对自己而言,年龄已偏大,做律师的时间只能会越来越短了,这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做就像做的,做案子就努力去做好。

另外,还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不能满足现状,尤其是接一个新型的案子,就还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明天,元宵佳节又不能和家人团聚了!准备好了,出庭... ...”

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累倒,她的心里装满了那些老百姓的事,就是没有装她自己!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万家团圆的元宵佳节,她倒下了、离开了她挚爱的律师事业,离开了她不舍的亲人... ...

亲人、同事和她的当事人,万分痛惜:“我们习惯了何律师的操劳和坚强,却从来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体谅她,也很少想着要帮她分担一点。我们没有想到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也有累的时候,她也会被累垮,更没有想到她有一天会突然离开我们,永远地离开我们!”

她留给我们忙碌劳累的身影,留给我们太多关于人生的思索;也留给老百姓太多关于好人的追忆,关于一个百姓心中好律师的缅怀!

何律师走了,带着对工作和家人深深的眷恋,静静地化作一抔泥土,融入了辽沈大地的土壤里。她给人的温暖,一直在辽沈大地的人民心中荡漾。

何桂英去了,她的笑脸、她的背影、她的温柔留在了她挚爱的黑土地。她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中永远都记着她。

几天的采访中,我们被每一位当事人的泪水所感染,虽然我们在何桂英律师生前没见过她,但翻看她留下的日记,采访她的亲人、同事、当事人,越来越多地接触她的事迹,进入她的精神世界,她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我们的某种感情已经跟这位素未谋面的普通律师紧紧锁在了一起。

她用生命为百姓维权——追忆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桂英

本文作者李戬在何律师家中采访她老伴。每每想起采访时的情累,都泪流满面!!!

认识何桂英,是在她的坟前。那么多的群众纷纷来祭拜她,为她点起红烛、献上鲜花、痛哭失声。那种真切朴素,不加掩饰的情感让我们意外地震惊:何桂英,这个普通的律师,靠什么赢得了这样的感情,让老百姓这样地恋恋不舍?

何桂英生前的办公桌堆满了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何桂英不会用电脑,所以遇到法律问题都会记录在纸上。“她从来都舍不得用单位的办公用纸,都是捡用过的文件纸的背面进行书写。有一次,我把家中用过的大量文件纸拿给她,让她高兴不已。”同事杨大勇回忆说。

在同事的眼中,何桂英生活相当朴素。十几年来,脚上穿的是一双旧的不能再旧的运动鞋,应季的衣服也总是那几套。

时光回到去年的2月22日上午,马鹏鹤回家,看到家中桌子上儿子留的一张纸条“妈妈犯病了,在法院”。此时,马鹏鹤惊呆了,心中不好的预感还是应验了。

原来,早在2013年,何桂英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是,三年过去,单位的同事竟没人知道。病魔缠身不失其志,将自己的生命与弱势群体、援助对象联系在一起,一息尚存奉献不止,使生命与死神的搏斗中闪耀出灿烂的火花。对此,辽宁中联律师事务所主任佟连发告诉笔者,在何桂英身上闪耀着热心和忘我的光芒。“很多时候,她从来都不计较个人得失,都是为别人考虑。”在采访中,同事们回忆起很多何桂英的往事。如何桂英的身体状况、她的喜好等。律师崔扬回忆,在一次她与何桂英共同办案,午休时何桂英执意要回单位吃饭,但这样太浪费时间。“我就劝她,我们去附近吃饭,放松一些。”

饭后,她们来到一个公园,令崔扬没有想到的是,何桂英竟像孩子一样沉醉在周围的美景中。原来,何桂英也喜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但是,舍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用来消遣,而是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当天,崔扬给何桂英拍了很多照片,何桂英高兴的像个孩子,她说:“我都有好多年没拍过照片了。”

在何桂英的日历里,没有节假日,虽然律师所不要求坐班,但是只要不出去办案,何桂英都早早来到单位,看书、做笔记、整理案件。一次周六晚上,佟连发来律师所取资料,看到办公室灯还亮着,原来何桂英正在看书。这也是何桂英一直以来的习惯。“单位的内勤都很信任她,把钥匙交给她,以便她可以来单位学习。”佟连发说。

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何桂英的工作量从未减少。一次去看守所会见当事人,因为何桂英经常来,门卫都和她很熟悉。门卫问:“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这么拼啊?”何桂英一笑了之。不熟悉的人会认为何桂英是为了赚钱。但是,只要真正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她是心怀理想,为理想拼搏的人。

此时,笔者看着何桂英办公桌上一支破旧的钢笔,两瓶墨水,想着她十几年靠租房生活……这一切勾勒出一位克己奉公、丹心为民的好律师形象。

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何桂英就是这样的人,身后被人们怀念追忆。

( 李戬 姜兴樾 张馨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