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连云港找专业合同纠纷律师,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16 05:23:59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今年5月29日,我省首个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在连云港中院揭牌成立。这个旨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与诉讼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平台,成为连云港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笔画”的点睛之笔。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连云港法院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的设立运行,为非诉讼纠纷综合体系建设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必将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发挥重要先导和示范效应。”省高级法院院长夏道虎在揭牌仪式上说道。

//

夯基垒台,“一盘棋”描绘调解“大构图”

//

2019年春节前,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刘某等20多名农民工焦急地来到赣榆区法院班庄审务工作站,找到调解员李娟,希望她能帮助他们讨回拖欠的工资款40余万元。

“只要心怀坦诚、公平公正,就没有化不开的坚冰。”李娟当场联系了包工头张某,进行三方谈判协商。“张某不施工,工程量迟迟完不成,我公司损失可大了”“你们公司老是说质量问题,迟迟不跟我结算,我可没钱”,双方各执一词,就是不愿付钱。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最终该公司愿意先给付6万元,余款442734元由该公司筹集后在春节前付给农民工们,一场群体性讨薪纠纷被顺利化解。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2017年8月,连云港市赣榆区法院从退休教师、干部和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乡贤人士中选聘12名乡贤调解员。按照基层网格化治理要求,每位乡贤调解员负责接待并处理周边大概7个村的纠纷。当月,班庄审务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审务工作站独立成功调解纠纷近百起。

2017年,连云港法院受理案件数首次突破10万件。如何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成为摆在连云港中院党组面前的一道难题。同年9月,连云港法院召开全市法院案件繁简分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进会。“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成为连云港两级法院的共识。“乡贤”审务工作站借力乡村贤士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得到了推广。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随后,连云港中院6个牵头部门与市工商联、企业信用协会等19个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在物业、医患、涉企等17个纠纷多发领域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司法引领、诉调对接、社会协同的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格局。

“我们的目标是,2019年-2021年度,诉调对接化解纠纷数量比上一年度增长不少于10%;诉讼案件新收增幅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诉讼案件调撤率每年增长不低于2个百分点。”连云港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玉介绍。

2019年第一季度,连云港法院诉外矛盾纠纷化解共受理纠纷2447件,调解成功831件,申请司法确认121件,诉调对接受理纠纷同比增幅超过40%,

//

立柱架梁,“一张网”渲染非诉“写意图”

//

“连云区法院通过‘无讼村(社区)’创建搭建起的平台,为我们及时调处、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说道。

2018年6月,连云区法院将该院37名员额法官与辖区9个街道、46个村(社区)挂钩联络,在每个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每季度开展矛盾风险排查,积极指导开展诉前分流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协同做好涉诉信访化解,形成了一张以法官工作室为支点,辐射全辖区的非诉讼纠纷化解网络。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从人民法院到人民法庭,再到各种法官工作室、审务工作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不断延伸,渲染出一幅壮阔的非诉纠纷的“写意图”: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和律师工作站,83名人民调解员,84名派驻律师入驻人民法院“一站一室”;灌南县法院在全县238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党建+审务工作站”,并向园区、非公企业延伸,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利用人民法院的职能、资源和平台优势化解矛盾纠纷;东海县法院青湖法庭完善了覆盖辖区的4个乡镇的各村调解员的组织网络,仅2018年度,共委托人民调解案件数476件,调解成功数290件,委托调解成功率高达60.92%;开发区法院将辖区7个街道、65个村居的调解委员会负责人及人民调解员共计300余人纳入诉调对接网络,与基层网格治理无缝对接,委托村居调解委员会调解462件,成功调解320件,成功率达69.26%……

与此同时,连云港法院还不断加强了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联系:连云港中院与市法制办联合发文《关于明确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通知》,打通了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渠道;全面上线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了道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理赔的计算、调解、鉴定、诉讼、理赔等信息共享和在线“一体化”处理;在海州区法院、东海县法院设立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邀请侨联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协助参与调解;连云区法院牵头成立全区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处理中心,整合区司法行政部门、区人社局、区仲裁院、区总工会等部门的力量,共同处理劳资纠纷;连云港中院与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住房局、市司法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2018年,以诉前调解方式化解物业纠纷1400余件……

//

精雕细琢,“一中心”点睛解纷“工笔画”

//

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写意图”到“工笔画”,最主要的便是要精准施策,充分利用“非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快速解决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而连云港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则承载了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初步构建起“非诉”和“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二元格局。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步入连云港中院诉讼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纠纷分流台。“我们配备了专职分流员,在案件立案前对案件进行分流,符合调解前置条件的案件,先行移送非诉讼服务分中心的人民调解室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转立案移送审判庭审理。”连云港中院立案庭副庭长周旭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将20余件知识产权、撤销劳动仲裁裁决以及群体性行政案件分流至非诉讼服务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在非诉讼服务中心内,连云港市司法局配备了专门人员负责联系对接。“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我们会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等不同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连云港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处副处长夏新伟介绍道,“我们还将建立专门台账,加强对非诉讼纠纷的登记与跟踪,定期监督纠纷化解情况”。

为推进诉讼服务中心与非诉讼服务中心的顺利对接,连云港中院专门出台了《诉讼与非诉讼对接实施办法(试行)》,推进诉讼与“非诉”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凝聚化解矛盾纠纷的各方合力,并在海州、赣榆、灌南三家法院开展试点工作。

“连云港法院将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着力完善‘诉源治理’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进一步减轻群众讼累,有效防控社会风险,为连云港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连云港中院院长蔡绍刚表示。

共绘多元解纷“工笔画”——连云港法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纪实

作者 | 张继龙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