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未成年人找辩护律师,分析未成年犯罪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7 20:29:35

2020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下称《白皮书》)。据《白皮书》介绍,2014年至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84569人,不捕率、不诉率分别为31.43%和16.70%,均高于普通刑事犯罪。此外,附条件不起诉32023人,附条件不起诉率为8.78%,被重新提起公诉人数保持在3%左右。

《白皮书》从多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进行了分析。我在此摘取其中的三组重要数据,来阐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辩护的三个重点方向。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不满18周岁即为未成年人


审查批捕阶段,重点说明不批捕理由,争取不批捕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刑事案件检察院阶段批捕与不批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院判决是判缓刑还是实刑。通常批捕后,判处实行概率较大;不批捕后,判处缓刑的概率较大。这就告诉我们在案件被提交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后,重点的工作应该是向检察机关充分说明不批捕理由争取取保候审

因检察院决定批捕与否办案时间仅有短短7天,辩护律师应当密切关注案件动向(在此要特别提醒辩护律师,侦查阶段必须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因为通常情况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不会通知辩护律师,律师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这7天的办案期限),在公安机关将案件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后的三天之内(越早越好,不要拖到后两天,因为此时案件批捕决定很有可能已经做出),围绕不捕原因,重点说明无社会危险性,提交未成年人平时表现较好的证据材料(如未成年人学校提供的证明、居住社区出具的证明、未成年人所获奖项荣誉等),积极向检察机关陈情,争取不予批准逮捕。

从证据入手,争取不起诉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对于非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积极争取不起诉是案件审查起诉后的重点方向。数据显示,情节轻微不起诉占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的61%,可见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此类案件,要重点突出案件情节,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的故意伤害类案件,要争取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往往是这类案件不起诉的重要前提。

此外,除了对案件情节的把握,还要重点关注案件证据问题。法定不起诉率占到案件的3%,这提醒我们在关注案件情节的同时,还需要严格审查案件证据。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严格把握,找出指控漏洞,争取不起诉。

积极争取附条件不起诉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辩护?这3组硬核数据,指明3大重点

附条件不起诉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政策之一。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作出后,未成年人遵守规定的,便不会再起诉,可回归社会或者学校,不会对学业产生重大影响。附条件不起诉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重要权益。各地检察机关的未成年检察科大多都有女检察官,他们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长于帮教维权、善于沟通协调。对于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往往期望尽力挽救,愿意积极推动案件走附条件不起诉程序。

结语: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办案机关对未成年人秉承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辩护律师应当积极调查取证,向办案机关充分展示未成年的可教育、可挽救性,突出案件的罪轻情节,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争取最大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