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有纠纷为什么不找律师找媒体呢,彭宇案件,法官判错了吗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3 00:33:57

如今的网络上充斥着一种风气,人们似乎不再以助人为乐为荣,并逐渐贬低这种精神,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已经流传千年,追求优秀的道德品质也已经被刻入基因,但此时的社会却有倒退的倾向。

追其源头,人们会发现这种现象的产生,来自于2006年一起备受争议的案件。

案件的主人公彭宇因扶倒地老人徐寿兰而惹祸上身,双方对簿公堂,最终以彭宇赔偿达成和解而告终。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这本是一起围绕彭宇是否碰到老人作为判决依据的普通的案子,却因审理过程中南京法院一位法官的一句“既然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使其成为深远影响社会的案件。

从此以后,“扶不扶”成为社会日益讨论激烈的话题。

这朵阴云至今仍在笼罩着社会与人心,彭宇当初是否撞倒老人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但回顾这件事情的详细经过,人们会发现事件的背后另有隐情,更加对现在的社会风气扼腕叹息。

谁制造的麻烦

故事的地点发生在南京,2006年11月20日早晨,66岁的徐寿兰手里拎着东西在公交车站等待83路公交车的到来。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与此同时,年轻上班族彭宇正站在徐寿兰等待的公交车上,整日重复的工作使彭宇感到烦躁,因此他的精神有些萎靡。

在人挤人的车厢中打瞌睡的彭宇没有想到,自己即将的遭遇将会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社会舆论的漩涡,并成为中国道德与法治发展路上不可绕过的人物。

这天的9点30分,两辆83路公交车一前一后地到达了站台,徐寿兰站在前面一辆公交车前,她发现后面的83路车人很少,于是她选择向后走去,搭后面的公交车。

由于年事已高,徐寿兰走路十分缓慢,上年纪的老人如同一张轻薄的纸,好像风一吹就能吹倒,因此周围的人群即使因上班潮而略显拥挤,人们也始终保持着与这位老人的距离。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正当徐寿兰走过前一辆公交车的后门时,她突然倒在了地上,手里的东西也鸡飞蛋打般散落一地。

徐寿兰一时感到浑身剧痛,绵软无力的身体无法使她强撑着站起来,她绝望地看着周围的人群。

许多人虽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老人,却因着急上班或怕惹麻烦而选择视而不见,只有个别人投去了同情的目光,并思考是否要帮助扶起老人,彭宇正是其中之一。

原来,彭宇一直站在公交车靠门的边缘位置,因此当车到站停靠时,他可以第一个挤下车厢,于是他是距离徐寿兰最近的人。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想要走出车站,彭宇必须首先跨过躺在他脚下的徐寿兰,出于种种原因,彭宇最终没有选择视而不见。

认清形势后,彭宇走上前将徐寿兰扶了起来,其他人见到已经有人伸出第一把手,便也上前帮忙扶稳老人。

徐寿兰十分有礼貌,在众人扶她起来时,她口中一直说着“谢谢”,但即使她站了起来,却还是有些站不稳,看来这次摔跤对这位老人的损害很大。

彭宇见状感到很担心,他也是一名儿子,因此为保证老人的健康与安全,彭宇决定即使冒着被公司老板问责罚款的风险,也要带这位老人去医院检查。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赶往医院前,彭宇首先通过徐寿兰给她的儿女们打了电话,电话那头得知母亲的危险后急忙赶来,一行人扶着老人走进了就近的医院。

由于事发突然,徐寿兰的孩子出门时并没有带多少钱,彭宇便为徐寿兰垫付200多元入院费后赶忙向公司走去。

彭宇原本以为自己的善举会换来徐寿兰一家人的感谢,却不曾想几天后,他收到徐寿兰子女的电话,电话中的声音十分不善,称彭宇要承担徐寿兰的所有治疗费用。

突如其来的索赔使彭宇感到手足无措,因为在医院时,双方的态度还算温和,等待检查结果之前,徐寿兰的家人还与彭宇友好地交谈了不算短的时间。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彭宇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徐寿兰的家人曾对他说:如果徐寿兰只是一般骨折或软组织挫伤,他们一家是不会计较这些的,但此时电话里的声音好像彭宇的仇人一样,使他感到惊悚。

焦灼的法院现场

原来,经过医院的诊断,徐寿兰被查出颈骨骨折,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这笔手术费用对于普通人家很不菲,即使医保可以抵消一部分,但最终的花费仍需2万多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索赔,彭宇自然不肯接受,因此他断然拒绝了徐寿兰家人“无理”的请求。

在艰难的协商下,对方提出私了,称彭宇只需支付费用的一半即可,这使彭宇更加认定徐寿兰一家是在敲诈他。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这件事放在今天,是赤裸裸的讹人行径,但徐寿兰向彭宇解释道,她摔倒的原因正是由于彭宇下车时误撞导致,彭宇自然不会承认,于是一行人吵到了警察局,警察帮助双方找到了事发当天唯一的目击者。

据目击者的回忆称,他并没有看到彭宇撞到了徐寿兰,他看到的是彭宇见到老人倒地后十分热心地帮助了她,徐寿兰很可能是自己不小心摔倒。

面对目击者的一面之词,徐寿兰一家不肯轻易相信,于是他们执意要求彭宇进行赔偿,但彭宇背靠匮乏的证据,说什么也不肯赔偿。

面对彭宇的不配合,徐寿兰一家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他们将彭宇状告到了法庭。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2007年1月,徐寿兰以原告的身份将诉状送至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指认彭宇将她撞倒,要求向彭宇索赔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13.6万元的赔偿,这场官司的重点是彭宇是否在徐寿兰摔倒前与她有过肢体性的接触。

由于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众多公共场所摄像头,并且案发当时人多眼杂,几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彭宇碰到了徐寿兰。

而法院的审判导向一直都是疑罪从无,徐寿兰方在最开始无疑是必输的局面。

彭宇因此显得有恃无恐,在4月第一次开庭审理时,彭宇像往常一样前去上班,他的妻子代替他出庭,与原告徐寿兰进行答辩。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在法律的审判前,双方如同角斗场中的公牛,彭宇的妻子只字未提彭宇是在做好人好事,而是直击重点,申明“原告受伤并非被告所导致,不应该承担责任”。

第一次庭审以双方的不欢而散告终,这一案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徐寿兰一家感到准备不充分,于是在第二次庭审开始前,徐寿兰要求彭宇到达现场,双方进行正面的较量。

休庭期间,徐寿兰的律师想到了双方曾经在当地派出所留下的笔录,笔录是距离案件发生最近的证据,于是他们急忙前往警局请求调取,但警察的回复令在场众人大跌眼镜。

警局方面称:由于警察局恰巧在这段时间里进行装修,许多笔录在运输过程中被杂乱地堆放,一时间找不到彭宇案的笔录。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这一回应顿时使社会舆论掀起轩然大波,起初人们只是认为这是一起普通的老人讹人案件,却想不到案件背后可能隐藏着关于警察、司法腐败的重大社会隐患。

警局的行为无疑使人们进一步担心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否存在,彭宇案的社会影响第一次开始发酵,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起这一案件,网络上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于是第二次庭审招来了许多社会人士围观,这一次,面对原告的层层追问,彭宇的辩论与他妻子的答辩截然不同。

当原告问他是否撞到人时,彭宇立即否认,但他承认:自己下车时确实与其他人相撞,却没有撞到徐寿兰。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彭宇的这一回答显然是对自己不利的,但他不得不这样回答,原因是徐寿兰一方请来了当时为双方做笔录的民警。

据民警的回忆与补写的笔录称:当时彭宇确实说过自己下车时感到左手撞倒了什么东西,但他称自己并没有撞到徐寿兰,而是徐寿兰撞了他。

面对民警的陈述,彭宇虽然感到了一丝慌张,但他依旧镇定自若,称自己既不认可警察的补录,还要向相关部门反映警局丢失笔录原稿的失误。

在彭宇的反击中,他依旧掌握着庭审的走向,并且他还在有意将舆论引导至原告与警局暗自合谋的遐想,使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他。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即使后来警局提供了案件的原稿,但上面并没有彭宇的签名,一些已经失去独立判断的人们自然联想到在做笔录时,警察对双方,尤其是对彭宇是否进行了暴力执法或严刑逼供。

徐寿兰一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攻势已经式微,于是他们绞尽脑汁想要从彭宇的话中找到突破口,只要可以成功推翻彭宇的诡辩,就会有胜诉的可能。

改变人心的一句话

原告律师发现彭宇最初在医院留下了200多元,于是认为这笔钱是彭宇垫付的赔偿金,而彭宇则反驳到这笔钱是他出于良知而为徐寿兰代付的钱,徐寿兰一家应该偿还他这笔钱。

徐寿兰一方抓住了彭宇的漏洞,穷追不舍地问他:既然是借款,为什么一直没有向徐寿兰提出归还。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彭宇则将重重地撂下一句话:他很讨厌原告,按照常理,彭宇的话语是合理的,任谁都无法接受自己做了好事,却最终成为了被告。

第二次庭审以双方激烈的交锋结束,但彭宇的感觉不是很好,因为他的辩词都很不值得推敲,似乎一切不利的因素都在向他袭来,胜利的天平好像提前倒向了徐寿兰。

而推动这一趋势的是此前一直没有提供证据的警察局,在庭审结束后,警察局向法院提交了笔录的照片,这些照片拍摄于事发的第二天,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在笔录中,有彭宇讲述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验证了民警在法庭中所说,彭宇确实左臂碰到了什么东西。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即使彭宇在笔录中没有明确提到是自己撞倒了徐寿兰,但他的表述仍指向了一个事实:彭宇是这次案件的主要嫌疑人,他极有可能要为此付出法律的代价。

此时的彭宇已经陷入深深的恐惧中,徐寿兰专业的律师团队使他感到无比的压迫,于是在孤立无援中,彭宇找到了律师,并接触到了媒体。

由于彭宇最先找到媒体,并且此前两次庭审中他的表现都对他有利,在媒体的渲染下,舆论仍是偏向他。

在与媒体的电话里,彭宇将自己的处境讲了出来,他称自己最近被他人诬告,还要赔偿将近14万元。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14万,对于当时的中国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对一个普通家庭,于是这一事件被嗅觉灵敏的记者捕捉到,随机十几家媒体争相报道。

于是在第三次庭审的前两天,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相传一件爆炸新闻,那就是一个名叫彭宇的小伙子做好事扶老人,并将其送至医院,如今却反被老人起诉赔偿。

并且在采访中,彭宇还有意将第三次庭审时间爆了出来,于是这次庭审受到了空前的社会关注,人们在彭宇先入为主的观念灌输下,都在等待正义终究会帮助彭宇翻盘取胜。

在第三次庭审中,双方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结束,彭宇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撞倒了徐寿兰。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但在徐寿兰一方搜集到全面且确凿的证据下,彭宇还是败诉了,他要赔偿徐寿兰的一部分医疗费。

彭宇在庭审前联系媒体只是为自己造势,他内心早已得知自己基本不会有翻案的可能。

但彭宇没有想到的是,媒体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帮助受难的人获得更多关注,还会无限放大一些细节,使之成为社会矛盾的源泉。

媒体注意到,庭审时一位法官说了这样一句话:既然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这句话在当时已经要宣判彭宇败诉的语境中无疑是一句反问,但记者们只将这句话截了出来发布到网络上,顿时引起群情激愤。

人们都以为正义的彭宇一方败给了讹人的老人,再加上法官的这句话,一场史无前例的道德败坏在社会中徐徐推进。

直到几年后,彭宇在一次采访中承认了自己当时确实撞倒了徐寿兰,但已经没有人想要得知真相,越来越多的老人倒地后因没有被及时扶起而罹难,人们却仍一味地嘲讽。

有人常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一些扶倒地老人的事例中,即使救助者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撞人,最终的结局仍是被居心叵测的倒地者缠身。

16年前彭宇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他们因此耗费了大量精力与金钱,甚至因此工作不保、家庭破裂。

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事例只是万千事件中十分极端的事情,它们经过媒体的炒作被不断放大,使网友们认为所有的倒地老人都会讹人。

因此,人们应该摒弃心中的揣测,勇敢地救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的良好风气重新出现,同时,法律也应不断地完善,给予救助者帮助,给予犯罪者严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