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个人仲裁公司公司会找律师吗,劳动仲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2 06:12:01

劳动仲裁是我们每一个职场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尤其是在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今天笔者从大家最关心的几个点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劳动仲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哪些情形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试用期辞退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答:可以。试用期不合适辞退的只有以下情形是合法的——按照《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在试用期被辞退,用的最多的理由就是,你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注意了,这里的不符合要求,是要拿出证据的,而不是口头通知就行,如果企业无法出示确定的证据,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争取应有的权益。

注: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对企业比较苛刻,但是这样企业才会建立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是在帮助企业走向管理标准化。

2、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答: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3、绩效末尾淘汰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答:可以。绩效末尾淘汰从美国引入后,在华为发扬光大,目前大多数公司都以绩效差进行裁员而不支付赔偿,这里面得看是否合法。

(一)如果企业订立了“绩效等同于任职资格”相关的制度文件,而且劳资双方都签字确认过,以上操作属于合法。

(二)如果绩效末尾淘汰后,按照法律要求做了调岗等相关动作,以上操作合法。

(三)其他情形,属于不合法,劳动者有权要求企业按照标准给付赔偿金。

劳动仲裁申请科普——可以申请2N吗?

看新闻可以看到“某某外企裁员给到2N”的赔偿,那按我国法律可以申请嘛?

首先看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结论: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最高为2N——违法解除合同的情形

N+1——普通仲裁情形

N+2——普通仲裁情形,未提前1个月通知(适用于就地解散的企业案例)

劳动仲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其他关注点

1、劳动仲裁是否需要找律师?

答:仲裁阶段不建议找律师。劳动仲裁流程相对简单:立案——调解——仲裁——出仲裁结果。在仲裁的阶段,主要是看事实依据,庭前会有文书员联系双方准备资料。仲裁的时候,问什么回答什么即可。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认可,可以申请法院复审,这个阶段如果觉得有希望翻盘,可以请律师。

2、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一定要有录音等证据吗?

答: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常见的情形比如让你不要来了,或者给你两天找工作等等,其实录音不是关键,关键是要企业给你开具纸质版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不然你就可以去公司正常当办公,企业一定要不会不给你发薪。所以,重点是解除拉动合同的书面证据

3、劳动仲裁需要多久?

劳动仲裁案件有几个关键节点:

1、调解

即把申请人和公司代表叫一起,双方调解,比如申请人提出赔偿5万,仲裁庭会做个中间人问双方:4万你们双方觉得可以不?——别问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时间节点:根据仲裁庭的时间,如果他们很忙,可能需要1-2个月,如果不忙,半个月就可以。

2、仲裁结果

仲裁结束后,会寄出正式的仲裁书——具有法律效力的哦。这里如果判决后,会有一个关键点——双方对于判决的认可程度,如果双方认可,到这里就结束了。

时间节点:一般3个月可以搞定,遇到疫情等原因,半年都有可能。

3、上诉

如果双方有任何一方不服,即可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里有一个关键点:终审裁决。如果中院给案件定性了,我审完就结束了,你们都不准再搞事情了,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不是终审,那就还可以申请二审。

时间节点:说不定。

4、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如果案件复杂到要到这个地步的,全国都不多见的。到了这里,无论结论是什么,都结束了,盖棺定论。

时间节点:说不定。

劳动仲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一些劳动仲裁的常见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各位。

最终的建议:能不仲裁就别仲裁,耗时耗力,如果能协商最好协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