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企业找律师事务所,怎么找适合自己的律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2 02:04:15
中小型律所如何打破用人困境 青年律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律所

来源:原创

投稿邮箱:zhishantougao@163.com

首席内容官:智善爷爷(微信18995580086)

一律师事务所永远都缺人

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3万多家,全国共有执业律师42.3万多人。与40年前相比,执业律师人数有了重大突破。但是,看似人员充足的法律服务市场,律师事务所无论大小仍然不断地对外发布招聘信息,释放出已有的律师群体难以满足律师行业人才需求的信号。

整理各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招聘信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律所招聘的人员通常包括行政人员、律师助理、办案律师、合伙人。由此,可以将律师事务所的人员划分为律师和辅助律师工作的人员。

律师群体激增的同时,法律服务市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如今的律师要想办好案子必须要有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要想获得案源,必须懂得市场营销;要想形成个人品牌,就要懂得品牌策划;要想带好团队,还要通晓企业管理;要想提升知名度,还得知晓广告宣传;为了确保团队收支正常,还要会成本核算;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的现在,还要懂点信息技术……现今的律师俨然成为了一家部门齐全的中小企业。

我们都知道要找到这样的全才,根本难上加难。法律服务市场用人的现状是,根正苗红的法科生们专注专业,半路出家、具有执业资格的律师又在专业上受到鄙视,懂得其他知识的求职人员往往只能在律师事务所承担辅助律师工作的工作。

律师们在办业务时让人省心,但做其他工作时需要费心;而辅助律师工作的人员的付出与成果却常常因为律所对律师的重视而被忽视。

人员的流动、效率的低下,给律所主任和团队管理人员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律师事务所永远都缺人。

二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人才困局

1、中小型律所为主的现状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范围的律师事务所中,律师10人以下的律所1.9万多家,占62.37%,律师10人(含)至30人的律所9300多家,占30.73%, 律师30人(含)至50人的律所1200多家,占4.16%,律师50人(含)至100人的律所570多家,占1.87%,律师100人(含)以上的律所260多家,占0.88%。对于大中小所的划分,存在着不同的标准:

人数低于100的律师事务所被划入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行列

南京市律师协会在《关于组建市律协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指导工作委员会并招募委员的通知》中将律所执业人员在30人以下的律师事务所称为中小型律师事务所。

也有行业从业人员将全职、专职律师人数不超过50人的律师事务所定义为中小规模律师事务所。

以南京市律协确定的标准来看,全国有91.1%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律师事务所依然以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为主。

2、中小所缺乏人资专岗

很多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困局,在人力资源上的困局表现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整体工作效率不高,办公室政治……更实际的问题是,律所并不会专门设置人力资源岗位,招聘工作大多由律所主任或者合伙人承担。

通常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都以熟人推荐的方式建立了专属进人渠道,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保证律师道德品质的第一道关。再通过一次“非正式”的面试,就能确定这个人究竟是否适合在这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普遍看来,合伙人级别的律师由律所主任负责招聘或者由所内律师升任,而办案律师则由各个团队负责人自主招聘选拔,对于律所的辅助人员也要由律所主任拍板决定。甚至有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要负责律所全部人员的招聘。

对业务繁忙、事务巨多的主任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承担“造雨”职责,保证律所的案源。而人才招聘这项工作通常都无瑕顾及,大多数律师事务所,并不会制定长期的用人计划或者招聘计划。招聘工作往往都是在律所人员流失或者需要开拓新业务时,才会进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中小型律所的招聘现状,那么“谁需要,谁招聘,谁负责”无疑最符合实际。

3、人才储备工作与现实不符

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人才招聘的智慧是永远多招一个人,毕竟良才可遇不可求。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意识到人才决定着律所是否能长远发展。但如果让他们花费巨大的财力、人力去做人才储备这件事,显然十分不现实。

对律所来说一个人才储备就是一项开支,作为后备人才的律师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坐着冷板凳,这个储备工作看起来对双方都是出力不讨好。

三用人市场的信息差

当律师事务所要开拓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或者承接一宗从未办理过的业务时,就会出现人力荒。此时只能与其他律所成员合力共办,或者重新招人,或者展开相应的培训。就好像考试时常被提到的“临时抱佛脚”,此种状况也将大大降低律所的工作效率。

最终将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律所需要人时,招不到合适的人。而那些想要转所的律师,却因为缺乏相应的渠道和信息,转所之路也更加曲折。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包围着,看起来,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宽阔,获取信息的时间也更加短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依然存在着信息差。

美国著名推销员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的“250”定律适合律师们开拓市场,看起来接触到一个人就能获得250次机会。但是对于法律市场的求职人员来说并不能保证每一个认识的人背后都有250名法律从业人员,而这也必将使得信息的获取仅仅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往往造成了人才市场上最大的困局,双方都缺乏足够的信息。

四智才计划

其实从前年开始,不断有律所或律师向智善做出询问,“是否有合适的人才可以向律所做出推荐?”“是否有哪个团队在招人”。

智善从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连接法律人",大家的询问在无形当中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连接的另一种责任——为法律人提供更好的信息平台,打通法科生到律所的最后一公里,打破律师和律所之间的信息差。

基于此,智善推出了一项全新的服务——“智才”计划,从信息和人才的角度来实现法律人的另一种连接,针对省内外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招聘需求,定向推荐适合的律师/法科生。

1、什么是“智才”计划?

“智才”计划是由智善提出的一项针对法律人的人才服务计划,旨在为求职者提供聘用信息,为招聘者提供人才信息。

与大所相比,许多中小律师事务所已在本地甚至周边城市打出了自身的品牌,但无论是行业内的律师还是行业外的普罗大众对这些律师事务所了解还是不够。

智善将通过智才计划整合《智善访谈》、《青年律师汇》、《智善TALK》等核心栏目,对律师事务所进行全方位展示——律所、合伙人、律师介绍;同时将协助律师事务所/团队进行人才需求梳理——专业能力、价值观、薪酬待遇等,并在智善全媒体平台同步发布。

对于加入智才计划的求职者智善也将借助过往三年深耕行业的经验及专家顾问团,协助其进行自我分析及职业路径规划,并据此向聘用律所/团队定向推荐。

2、“智才”计划的合作单位有哪些?

(1)湖北省内中小型律师事务所;

(2)部分省外律师事务所;

(3)法律科技公司;

(4)法律媒体;

……

智善将安排专业团队收集合作单位的招聘信息,并随时接洽更新。

3、怎样参加“智才”计划?

求职者请将您的简历发送至邮箱zszhicai@126.com,邮件命名方式为“智才+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参与“智才计划”并被纳入智善人才库。

招聘方请添加智善爷爷微信(18995580086)约谈定制方案

4、“智才”计划是否收费?

求职者免费参与。

招聘方根据定制方案面议。

5、特别说明

智善在向招聘方推荐律师时,会注重求职者的隐私保护,将采用隐匿姓名、联系电话的方式定向推荐。

智善在此声明,我们所收到的信息仅用于求职,智善拒绝一切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

END

责编 | 戢伟娜

戳“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