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找律师立商务合同,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2-01 03:16:41

一位高阶经理人近日和我聊起让他头疼的事,他说公司日常发生最多的买卖合同,遇到强势客户如国有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时,客户方都会要求采用自己公司的合同模板,而且条款不能轻易更改。

但如果按照对方的合同模板来签署,很多合同条款的设置都是倾向于客户,对己方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如何把握合同审查的分寸,使己方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又能促成交易呢?

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只要有交易就会有风险,我们不能为了避免风险而不做交易,那是因噎废食。

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识别和判断风险的大小,尽量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之后便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交易了

买卖合同是社会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商业合同。

下面

以买卖合同审查为例

来谈谈商业交易行为中

如何识别和把控风险

1

跳出合同审合同,合同审查前的准备

首先,合同审查的前提是理解交易。

对交易的理解包括弄清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各方市场地位等。

合同很重要,但合同只不过是交易的载体,合同审查的目的是实现交易目的,同时防范可能的交易风险。


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拿笔者曾经审查过的一份商业合同为例来说明:

合同是有关一家物流公司向一家货柜公司预定货柜的合同合同版本是由货柜公司提供的,合同条款中充斥着各种不平等条款,例如要求大金额的预付款,以及极其不对等的违约责任等。

经过沟通了解,得知物流公司面临的市场现状是一柜难求,所以有能力提供充足货柜的公司就变得很抢手,在价格能承受的前提下,物流公司希望尽量达成合作。

在这样的一个交易背景和交易目的下,很显然货柜公司处于强势地位,而物流公司则处于弱势地位,市场地位决定合同地位,由此交易行为采用货柜公司的合同模板,以及合同条款更多有利于货柜公司,处于弱势地位的物流公司基本上是只能选择接受的。

有了对交易背景、目的以及双方地位的理解,就不会浪费时间在使用哪方的合同模板,以及是否要给付预付款等条款上面做更多纠结了。

那是不是就只能完全按照对方的合同模板来签署呢?也不是,下面会进行分析。

► 其次,合同审查的基础是了解业务。

了解业务包括熟悉合同标的物、业务流程,知道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比如买卖合同中,要熟悉买卖合同标的物的特征,是否有明确的检测标准及验收标准,质保期,交付流程等。


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行业通常做法是怎样的?出卖方的交付能力如何?比如作为出卖方,是否会存在因原材料供应紧缺而导致产品不能按期交付的风险呢?

如果有可能存在,那这时的买卖合同中供货交期就尽量写长些,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交付时间。

此外关于延期交付的违约责任条款要尽量调低;将全球原材料供应紧缺等因素尽量写入不可抗力条款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付风险。

合同审查者可以不精通业务,但需要对业务有基础性的了解。

► 再次,合同审查的原则是重要优先。

如果从严谨的角度出发来审查合同,法务人员可能会把一份合同改的面目全非,这对于交易对方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

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从尊重对方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于一些无关紧要以及风险不大的条款,可以尽量尊重对方的合同模板不予改动,而在一些重要关键的条款,则做重点的审查修订。

比如一个买卖合同中,作为出卖方,在交货地点并不遥远,或者由对方承担运费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运输方式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的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交期也是无关紧要的。

但对方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逾期付款违约责任等方面就是较为重要的条款,需要做出清晰明确的约定。

上面讲到的物流公司与货柜公司合同案例中,在货柜公司相对强势的前提下,物流公司的重点就是货柜公司的交付。

因此交付条款中可以设置较为明确严格的责任,对于延期交付设定较为重的违约责任,该条款也是合同谈判中需要坚守的重点。

因为其他所有条款的让步都是为了交付,如果对方不能保证按约定交付,那该交易就失去了意义。

未完待续…

本文撰稿律师


如何识别和把控商务合同风险?

徐昭律师

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东北大学经济管理系本科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

擅长领域:

公司治理、商事纠纷、房产纠纷、建设工程纠纷、婚姻家事纠纷

丰富的房地产、高科技上市公司企业运营管理与法律诉讼实战经验,现任律所公司法律委、房地产法律委、建工委、家事委委员,维徳中心法律服务志愿者及校园普法讲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