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银川找刑事案律师法斗士,16岁的纳粹士兵哭泣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8 22:33:41

1944年,纳粹集中营的小树林里,两个士兵站在一个小女孩面前,其中一个士兵刚刚接到命令,要将小女孩“枪决”。

那时的纳粹一词,让人胆寒,意味着极大的罪恶与恐慌,而集中营的纳粹士兵就像是冰冷的杀人机器,无情地执行上级命令。

那时,树林的士兵瑟瑟发抖,犹豫不决,一阵沉默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随即枪响了两声。

然而,40年以后,这名士兵却没有受到世人的指责,而是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为何要对一个“杀人机器”投以尊重的目光呢?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纳粹崛起,血腥的扩张之路

1919年9月,德意志工人党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教授在会上发言,表示巴伐利亚应该脱离德国,与奥地利联合,组成新的国家实体。

这时,一名30岁左右的青年突然站起来,激烈地反驳教授的观点。这名青年信奉大德意志主义,用干练的口才和精辟的论点陈词15分钟,把教授驳得哑口无言,败离现场。

当这名青年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时,一个叫德莱克斯勒的人赶紧跟了出来,此人一直致力于为德意志工人党寻找领袖式人物,他将一本小册子塞给了青年,并邀请他入党。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这名30岁左右的青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阿道夫·希特勒,经过多日的考虑,他决定加入这个当时没什么名气的小党派,并利用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德意志工人党正是纳粹党的前身,希特勒加入后,迅速进入该党的领导层。他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对该党的党名和党纲进行改造。

除了更改党名以外,为了煽动更为广泛的群众,希特勒认为法西斯政党需要一种鲜明的标志,“卐”字旗横空出世,不久后,党徽、臂章也用了“卐”符号,直至成了令世人恐惧的纳粹标志。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1921年7月,纳粹党举行特别会议,希特勒以543赞成票,1反对票的绝对优势,成为纳粹党元首,拥有独裁的权力,成为该党“绝对正确和万能”的象征,这也为日后的纳粹专政埋下了伏笔。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德国经济经历一战战败的创伤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由于这一过程离不开美国资本,因此,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很强。

这种依赖性造成德国经济具有脆弱本质,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暴跌,由此引发了德国历史上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经济大危机使得中下层民众成为牺牲品,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人们的心态也发生变化,仇恨像瘟疫一样扩散,矛头对准了那些少数人群。

希特勒瞄准了这一机会,利用自己的出身,与中下层民众一起用餐,借着经济危机,展示纳粹党的实力和权威,对渴望“国家保护”的民众给予承诺,一时间举国皆是纳粹的簇拥,党旗四处飘荡,军国主义氛围浓厚。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1929年到1933年期间,纳粹党员人数从17.8万上升到100万,纳粹党的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

到了1933年,德国经济跌入谷底,失业人数达到顶峰,人民对变革的愿望愈发强烈,各种党派斗争激烈,希特勒最终成了这场纷争的赢家。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府发布《国家公报》,宣布“总统已任命阿道夫·希特勒先生为总理”,自此希特勒率领纳粹党掌控了德国。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恐怖之城,奥斯维辛灭绝营

自从希特勒上台成为德国元首以后,民族共同体理论被大肆宣扬,纳粹党声称要建立一种新型国家——从本民族中挑选出最有种族价值的精英保存起来,以确保一个民族的内部力量,并且,国家“元首”享有无限的权威。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他一上台,就开始着手推行排犹政策,认为犹太人是欧洲社会的一群野兽,必须将他们彻底消灭。

在“德国民族共同体”和排犹政策的鼓吹下,德国社会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的狂热思想,无数德国人高举右手,疯狂地喊着:“嘿!希特勒。”

反犹浪潮随着时间愈演愈烈,波兰、匈牙利相继成立了反犹主义政党,他们的政策逐渐成为国策。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战前的波兰笼罩着恐怖的灭犹气氛,犹太人处境愈发艰难,商店被肆意霸占打砸,学生教师无法正常上课,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直到1939年,这种恐怖氛围达到顶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以入侵波兰为序幕,纳粹的坦克碾压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希特勒大肆斥责犹太人,并下达了消灭他们的命令。

在这一时期,盖世太保占据着德国和各个占领区,变成控制大量集中营的杀人机器,执行“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命令。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在此期间,犹太人失去了自由,他们被要求佩戴特殊星章以标示“低级的身份”,不能随意外出,后来又被集中到特定区域,强迫参加奴役劳动,直至被送往集中营,接受血腥的屠杀。

在臭名昭著的“万湖计划”计划中,就有多达一百多万犹太人死亡,他们有的累死在路上,有的在集中营被送往高温炉。

奥斯维辛就是最惨绝人寰的集中营之一,这座恐怖之城,宛如人间炼狱般的存在,枪决、焚烧、酷刑、人体试验……在这里,种种突破人性下限的行径,罪恶到令人发指。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犹太人被分成两种,一种是有劳动能力、被充当苦力的,在过于繁重的奴役下,他们的存活时间一般只有几个月,直到筋疲力尽地累倒。

另一种则更为残酷,他们被大肆屠杀,极负恶名的“淋浴房”就是这种屠杀机器。

当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的犹太人,被“洗澡”的说辞所哄骗,脱光衣服、拿着肥皂走进厂房时,才发展那一个个淋浴喷头,喷出的不是水,而是致命的毒药。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仅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就有约110万人被杀害,绝大部分都是犹太人,在这座冷酷的地狱中,孩童单纯的目光更是格外让人痛心。

集中营里,纳粹对犹太儿童的处置异常残忍,他们往往清早被叫醒,如果有孩子不想起床,士兵们就会凶狠地垃打孩子,孩子们被吓得尖叫,那场景惨不忍睹。

点名之后,孩子们被带上车,押往他们命运的终点,纳粹的刽子手们就像一个个无情的杀人机器,残酷地执行着上面的命令,哪怕对象是无辜的孩童。

然而,在如人间炼狱一般的纳粹集中营,也出现过极为难得的人性光辉,这光辉虽然微弱,却在冷酷黑暗的底色中透出了一丝希望。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人性光辉,“懦弱”的纳粹士兵

1944年冬天,寒风凛冽,大地萧瑟。

年仅5岁的莉沙同母亲一起被送往集中营,一路上她们忍受着恐惧与饥饿,进入集中营后,更是惶惶不安,寒冷、恐怖、身体的虚弱始终伴随着她们。

不久之后,小莉沙就得了重病,病痛的折磨让她整日又哭又闹,病情一直不见好转。

有一天,集中营的一位头目在睡梦中被莉沙的哭喊声吵醒,他大为光火,向其他士兵喊道:“让这个讨厌鬼消失吧!”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随后,头目的手下就来到莉沙被关押的地方,声称要带她去看病,莉沙的母亲察觉到他们的目的,哀求他们不要带走女儿。

母亲痛不欲生,天真的莉沙却没意识到等待她的是什么,还高兴地安慰母亲:“妈妈,我终于可以去治病了,病好了就不难受了,你怎么不开心呢?”

母亲听到女儿单纯的话语,情绪难以自抑,几乎昏了过去,身旁其他被关押的人也是面色沉重,大家都知道莉沙的结局,可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被选去带莉沙“看病”的, 是一个名叫斯奈德的士兵,斯奈德于1943年入伍,他天性善良,原本只是一名大学生,而在很多纳粹士兵眼中,这种善良等于“懦弱”。

斯奈德曾经被派往一线,可他完全不敢开枪杀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常常被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因此,他被下放到集中营成为一名看守。

头目挑中斯奈德成为“执行者”时,还阴狠地对其他士兵说:“你们要盯着他,把他的执行结果拍下来。”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斯奈德在得知自己要执行杀害小女孩的任务后,几乎情绪崩溃,他不想这么做,但又无法反抗上级的指令,只得心情复杂地拉着莉沙往树林里走去。

莉沙好不容易看到高墙以外的世界,满眼都是新鲜,忍不住东瞅瞅西瞧瞧,还不时向斯奈德投去友好的笑容,斯奈德的心情更加沉重,他的心快碎了。

终于,按耐不住良心的驱使,斯奈德看了看身旁的其他士兵,这个“懦弱”的纳粹士兵下定了决心,不久后,树林里传来了两声枪响。

就在莉沙被“杀害”后没多久,苏联红军解放了这座充满肮脏血腥的集中营,为了揭露纳粹罪行,报纸刊登了小莉沙浑身是血,躺在地上的照片。

一时间,人们纷纷谴责纳粹的恶行,幸存的莉沙母亲更是含泪控诉纳粹,发誓一定要找到刽子手斯奈德。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时间飞逝,到了1982年,纳粹早已远离这片土地,英国某城市举办了一场展览,主题是“战 争中的人性”,其中一副作品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这张照片揭露了当年“莉沙之死”的真相。原来,当斯奈德与另一名纳粹士兵走进树林里时,他突然鼓起前所未有的勇气,坚定地要求放了莉沙,而另一名士兵坚持执行命令,二人因此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极度愤怒的士兵直接向斯奈德和莉沙开枪,危急关头,斯奈德用身体护住了莉沙,有人在最后时刻记录了这一幕。

斯奈德在战场上杀的第一个人,也是唯一一人,正是他自己,莉沙得以幸存下来,而报纸上那张莉沙被“杀害”的照片,是为了战争宣传的需要。

斯奈德的骂名终于被洗清,人们感动于他对小女孩勇敢的保护,他就像暗黑中的一束光,让人们相信人性的希望不灭,历史会被永远铭记。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深刻反思,历史不会被忘记

1945年5月7日中午,德国电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23日,德国的最高权力由同盟四国接管,万恶的纳粹政权终于灭亡。

在纳粹倒台后,人们对战争进行了种种反思,1947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作为殉难者纪念馆被保存下来,哀悼那些逝去的受害者,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1970年12月,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前往华沙,受到官方的正式欢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兰特曾是一名反纳粹斗士,不仅遭到了希特勒的追捕,还被其下令开除了国籍,战后他得以回国,致力于复兴国家。

12月6日下午,勃兰特抵达波兰,当德国国歌奏响时,在场的很多波兰人都表现出义愤填膺,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纳粹集中营的囚徒,波兰这个国家更是有600万人在二战中牺牲。

到了7日上午,当一行人抵达犹太人街区殉难者纪念碑前时,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勃兰特在众目睽睽下惊天一跪,波兰代表震惊到说不出话,勃兰特的这个举动不曾与任何人商量过。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当天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勃兰特说:“在德国和其他地方,很多人会理解我的。”

无数人被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崇高的一跪,无声胜有声,是对战争深深的忏悔和反思。

对过去的深刻反思还在继续,在德国柏林,有一片醒目的纪念碑群,两千七百余座水泥碑默然伫立着,没有任何文字,以沉重的色调密密麻麻排列着。

人们穿梭在这片纪念碑中,仿佛能够回到过去那段黑暗的历史,那些充满血泪的历史,不该被忘记,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二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枪决”5岁小女孩,却获得全世界尊重

参考资料:

[1]程刚.“懦弱”的纳粹士兵[J].杂文选刊,2017,0(4):14-14

[2]徐永森.勃兰特总理下跪华沙[J].领导文萃,1995(07):58-59.

[3]郑寅达.梁中芳.德国纳粹运动与纳粹专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阿千.希特勒之秘[M],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