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崂山区找合同律师咨询专线,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7 18:20:25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结合区域特色,构建了区、部门、街道、社区、网格“五级联动”多层次、宽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建立健全了由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裁决等途径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崂山区各类纠纷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独具特色的崂山多元调解格局形成以来,崂山区政法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多元调解工作机制。崂山区人民法院的“诉前调解”就是多元调解格局中的一个亮点、一个标杆。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特邀调解室:多快好省化纠纷!

这里是崂山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室,正在调解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王女士说,她经朋友介绍得知,通过借款给他人可以拿到比银行高的利息,于是,她便从亲戚朋友那借了钱往外放贷。可没想到,接连几笔都不顺利,有的借款人没钱还款,有的借款人根本不接电话,亲戚朋友又追着她要账,无奈之下她便来到法院提起诉讼。“尽快解决纠纷,尽量不给他们拖延时间。”特邀调解员王正宝说,“她借出去多笔,已经给她解决了一笔。”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王女士以为打官司需要很久才能有结果,没想到通过诉前调解很快就解决了一起,她对调解员赞不绝口:“调解员很有责任心,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借款人,很热心,我很满意!”

2016年6月,崂山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特邀调解工作室。按照专业分工和经验互补原则,聘任5名特邀调解员,其中2人是资深退休法官、3人是具有基层调解经验的社区调解主任和人民陪审员。“确实给老百姓省钱了,办案效率高了,有的当天就解决了”,特邀调解员王岩说。

崂山法院把特邀调解员分配到案件速裁团队,采取一名调解员加一名法官的工作模式。速裁团队办理的案件全部经过诉前调解程序,调解不成的立案后开庭不再组织调解,努力做到快立、快审、快判。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法官宋丽娜说:“调解员每天都能调成一个,一个调解员一年能调成两百多个,这不仅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了诉前,也减轻了我们法官的办案压力,提高了办案效率。”

2017年以来,特邀调解员分流案件6447件,调解撤诉2513件,调撤率38.97%。近40%的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了及时化解,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

律师调解室:化繁为简解纠纷!

鉴于特邀调解室取得巨大成效,为促进法院诉调对接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解纷途径,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18年,崂山法院又联合崂山区司法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确定两家律师事务所在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派驻6名律师进行法律引导和诉前、诉中调解工作。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在律师调解室,我们碰到了正在办理撤诉手续的张先生和高女士。张先生说,2018年底,他们公司和被告徐某签订了《室内装饰装修委托设计合同》。工程结束后,被告至今没有按照约定支付尾款。以前,类似的官司,一般得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有结果,这个官司他们也做好了长期准备。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提交诉状没几天,被告竟然主动打来电话要求还款,他这才来法院办理撤诉手续。“这边收到调解的案件之后,我马上就联系了被告进行调解”,律师调解员房子超说,“给她讲明了相关法律责任后,第二天她就把钱打给了原告。”

“过程非常快,法院联系了被告之后,被告主动联系了我们把尾款付清了,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很多”,案件当事人张先生说,“对目前案件的处理方式,包括法院的执行速度、律师的办案过程,我们都比较满意,非常感谢!”

李龙富是案件代理人,每年代理的案件得有几十个,对于打官司的程序深有体会,“走诉讼程序时间会很长,如果再加上别的程序,少则半年,多的话一年都有可能。如果说另一方不服再上诉,时间更长,但是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当事人可以节约诉讼成本,纠纷化解速度快,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律师调解工作室由两家律师事务所选派律师进驻调解室开展工作,依法调解由法院委派、委托的民商事案件,并对部分行政案件组织和解。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要求律师调解员在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固定诉讼请求、证据及无争议的事实,进入诉讼程序后,当事人对无争议的事实无需进行再次举证,免除当事人重复举证的负担。自2018年11月律师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共计收案633件,调结278件,结案率43.92%。

部门联动联调 “一站式”服务群众

通过“走出去”的模式,崂山法院与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联合,在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立旅游巡回审判庭和旅游纠纷诉调对接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快速化解各类旅游纠纷;与交警大队、保险等部门搭建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理赔、诉讼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交警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诉调对接中心和巡回审判庭,成为多元调解格局中的样板。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崂山交通事故调解中心,于2006年由崂山交警大队创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当初仅仅借用律师资源对群众实行免费咨询、调解,逐渐推广为“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保险赔付和仲裁五种调解方式于一体”的大调解模式,由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律师、调解员、法官、保险公司、仲裁部门积极参与,对涉及交通事故事项快速达成理赔协议。这种集约化、一站式的调解模式解决了以往案件当事人来回跑、多家跑的困扰,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省当事人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交通事故有它的特点,比如说涉及到保险公司,我们和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建立网络平台,当事人有什么样的诉求,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发到保险公司去”,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赵亮说,“这样,老百姓不需要自己频繁跑动办理,中心就在事故科的旁边,可以说是交通事故处理理赔一体化。”

近年来,崂山法院围绕矛盾纠纷多样性特点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改变法院单兵作战局面,协同多方推动矛盾纠纷系统治理,减少“新生案”。2016年,通过“走出去”模式,依托交警大队的交通调解中心,搭建起了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理赔、诉讼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交警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诉调对接中心和巡回审判庭,委派2名律师开展诉前调解,安排2名法官进行案件速裁。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如果能够调解,在我们这就等于结案了,如果调解不了,我们就把它转到立案庭去,由法院进行审判。紧挨着我们调解室的就是交通事故巡回审判庭,为了方便群众,这个巡回审判庭每周三开庭,当事人无需前往法院开庭。”赵亮介绍说,“在开庭之前,法院需要做的评估、鉴定,都已经在我们这得到了解决,既节约了诉讼成本,也提高了办案效率。”

崂山法院搭建的联动调解平台,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高效便捷”原则,以“一站式”服务群众的模式,切实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程序繁琐、理赔困难等问题,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崂山落地生根、创新发展。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2017年以来,崂山区诉前调解交通案件1198件,成功调结407件,调结率33.97%。通过诉前调解进入诉讼程序的交通事故案件大幅减少,不仅把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诉前,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为法院审判工作做“减法”,审判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案结事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多元调解“再升级” 构建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崂山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以诉前调解为中心,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方法和途径,将诉讼环节向前延伸,将审判效应向外拓展,努力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收到明显成效。近三年,崂山法院诉前分流案件13563件,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3663起,占分流案件数的27%。2020年新收普通案件同比下降20%,结案率78.06%,同比提高20.58个百分点,工作成效显著。

崂山法院:诉前多元调解显成效

崂山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是崂山区多元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崂山区多元调解呈现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通过多方联动联调,形成共建态势,逐步向其他领域延伸,扩大联动范围;通过单位间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效能,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共同治理;通过大数据联通、“智慧云”平台运作,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一个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已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