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江西萍乡找律师,江西萍乡找律师事务所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2-11-23 14:20:12
专访 | 萍乡市委政法委书记:塑平安品牌 焕政法为民活力


编者按

春风浩荡,奋楫争先。


过去一年,全省政法战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使命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常态化扫黑除恶、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新的一年,为展现全省11个设区市政法机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省委政法委宣传处联合新法制报社推出“作示范 勇争先——设区市委政法委书记访谈”系列报道。今天,一起来看记者对萍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劲松的专访。


专访 | 萍乡市委政法委书记:塑平安品牌 焕政法为民活力

萍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劲松


全市公众安全感达98.7165%,列全省第3位;扫黑除恶满意度为98.1322%,列全省第4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满意度为92.8%,列全省第3位……2021年,是萍乡市连续获评全面依法治省优秀单位的第六年,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萍乡市政法工作者的劳动与付出。


萍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杨劲松在接受新法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萍乡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萍乡”“法治萍乡”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法工作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多元协同

平安建设百花齐放


记者:平安志愿者行动是萍乡创新社会治理,推动自治共治的重要举措和特色,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及效果。


杨劲松:平安志愿者行动是我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平安萍乡建设的新期待,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引导群众增强自主意识,依靠群众解决身边问题,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一项实际举措。


围绕群众需要和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我们广泛开展了禁毒流动宣传、大手牵小手护校行动、“马路天使”守护、特殊人群关爱等平安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因地制宜组建了禁毒、安置帮教、“五色花”、“夕阳红”、“栗志联”、“天使爱心”等多个平安志愿服务特色团队,涌现了以“银发志愿者”段华胜、“爱心妈妈”陈淑兰、“雷锋哥”张映纪和“老绍之家”、“龚全珍工作室”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和志愿服务品牌。目前,我们通过平安江西志愿者APP注册的志愿者有27万余名。2021年平安志愿者上报民安民生事项36676件,办结35591件,办结率97.04%,初步形成了平安志愿者行动“萍乡模式”。


记者:平安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萍乡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基础工作?


杨劲松:在基层平安创建方面,我市广泛开展了“平安村(社区)” “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同时结合有序推进的平安志愿者行动,夯实了平安创建的基石。与此同时,网格管理事项中纳入了舆情收集、治安提醒、隐患排查、生产安全、便民服务等内容,吸纳了很多在职党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网络服务团队不断充实,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网格建设,这些都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工作。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直接关联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市持续完善了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老绍之家”式个人调解工作室50余家,搭建了医患、劳资、物业、环保、山林水土权属领域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7个,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9家,全面实行律师、行政复议机构参与信访工作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


不仅如此,我市还全面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搭建了市、县、乡三级“雪亮工程”应用平台,全市重点部位、人员聚集场所覆盖率100%、视频监控高清率100%,农村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覆盖面不断扩大。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全市已建有智能安防设施的小区166个。


记者:法治是推动平安建设的重要因素,萍乡在法治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杨劲松:2021年,萍乡市编制、制定了不少计划与条例,大大提升了立法质效。在提高执法水平上,我市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搭建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构建市县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减少涉企“多头执法”“重复检查”事项,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有效提升基层执法水平。


为优化政务环境,全市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小萍帮办”、异地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推进“赣服通”“赣政通”升级和运用,加快“12345”政务服务平台建设,4个县区工业园区“一网通办”率达100%,位居住全省前列。


另外,“凡晋考法”萍乡品牌在全省获推广,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法德讲堂”普法品牌阵地为依托,项目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多层次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涌现出“中国好人”陈步上等一批荣获全国荣誉的“法律明白人”先进代表。


记者:优化营商环境是政法机关的重要工作,请介绍萍乡政法系统推出的相关举措。


杨劲松:我市法院系统不断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功能,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的立案服务;检察系统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公安系统设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建立警企挂钩联系工作机制;司法行政系统联合市工商联开展“法治体检”“法律进企”等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


创新举措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记者:上栗县搭建的“连村解纷”工作平台,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一项创新。请介绍萍乡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创新之举。


杨劲松:在我市的各个县区乃至各单位,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路径已形成良好态势。安源区聚力打造“安源红之家”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芦溪县全面推行“平安联创员”制度,推进“联创员+调解”“联创员+大数据”,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水平。


记者:市域社会治理的根本是为人民服务,自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举措吗?


杨劲松:我市注重以民生问题“小切口”托起基层治理“大服务”,探索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模式。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印发了《萍乡市群团组织社会治理职责任务清单》,全面推进社会组织+“三师一室(社会工作师、健康工程师、法律援助律师、劳动争议调解室)”示范点建设。


我市的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在培育自治组织上,也同样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公安机关“一呼百应、联动护校”创新护校安园新模式,发动义警及群众维护校园安全,有效填补了公安民警到达现场的空档期。检察机关创新开展巡回公开听证,形成检察机关与村级联动、与当地人民调解工作室协作的多元化救助合力,推进了案件息诉罢访。


全面覆盖

持续推进政法领域改革


记者:围绕政法为民这一宗旨,萍乡在政法领域改革工作中进行了哪些探索?


杨劲松:深化司法信息化建设,法院大力推行了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送达等,实现诉讼流程“一网通办”;检察机关研发上线了全省检察机关首个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平台——“晨曦云平台”微信小程序,未成年人不捕率、不诉率均列全省第一;公安机关深化信息化警务机制改革,信息化警务运行平台等荣获全省公安竞技大赛三等奖。


去年,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各政法单位分别制定了加强案件监管、明确办案权责、细化执法指南等多项制度规定,推动落实党的领导监督、上级监督、内部监督、互相制约监督。


不仅如此,我市还完善基层社区警务机制,将15项交管高频业务下放到55个派出所,调整完善了森林公安分局、食药环支队、直属公安分局的职责分工,食药环支队与森林公安分局实现合署办公。


三位合一

展现政法队伍建设新面貌


记者:在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着力点、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萍乡做了哪些工作?


杨劲松:我市重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打造了一批在线学习平台,推出了“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莲花一支枪”等专题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英模选树宣传和跟班学习活动,集中选树并表彰了萍乡市“十大杰出平安卫士”,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不仅如此,我市坚持贯彻“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精神,组织开展“三个规定”集中宣讲,强力推进自查自纠、案件“七查”等工作。全市核查认定并整改六大类顽瘴痼疾和“怕、慢、假、庸、散”作风问题6835个,全部建立核查整改台账,逐个抓好整改落实。


在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期间,我市政法系统建立为民办实事“清单”项目856个,入户走访9万余人,推出便民利民举措507条,关停不合理测速点和电子监控点29处,建立执法司法便民利民长效机制120个,办理执法司法实事3760件。

来源:江西政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