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常识

分享看法大全:丰润沙流河交通肇事,山西因抗日大捷而一举成名的关卡是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小六 交通常识 时间:2023-06-03 07:58:59

前面的文章我们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东地区的几次战斗,有杨家铺突围战、孟四庄、于辛庄、河浃溜、韩家庄等突围战,虽然最后我军都突围成功,但损失也相当大,过程可谓惨烈与悲壮,看了不免让人感到揪心与遗憾。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介绍一些冀东八路军痛打鬼子的战斗,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感知当年抗日的历史。

这次战斗是发生在1941年5月份的渠梁河大捷。也就是冀东八路军12团、13团,在于辛庄、河浃溜等突围战前一个月发生的战斗。

1940下半年自百团大战开始,冀东的抗日武装连续取得战斗胜利,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41年1月份,冀东党委发布了第一次大破击动员令,主要是破坏敌伪的公路与通讯线路,使得敌伪交通与通讯一度瘫痪。1941年4月份,我八路军又连续在玉田丁官屯、刘家桥等地设伏,取得小规模战斗胜利。

冀东八路军也曾作为百团大战的一份子,对日军开展了广泛的交通、通讯破袭

这时冀东地区八路军主力12团、13团,一直在玉田、丰润中部一带活动。当时的情况是,在玉田鸦鸿桥、及丰润三女河、沙流河几个据点的日伪军,经常到丰润的白官屯一带进行讨伐,意图先期肃清丰润白官屯一带的我军力量,然后在白官屯建立一个大型日军据点。

白官屯位于丰润中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西位于丰润县城、玉田县城中间,南北向距离北部山区鲁家峪抗日根据地也就25公里左右。可以说如果白官屯日军据点建立,对我军由冀东山地前出平原,及在平原地区的战术机动都会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冀东高层决定不能让日军计划得逞。

4月30日,冀东军区李运昌司令员得到情报,次日80余名日军及百余名伪警备队,将从丰润沙流河镇据点出发,前往白官屯一带。于是李运昌司令员决定,集中冀东12团、13团主力,在白官屯北侧的渠梁河村一带设伏日伪军。(注:渠梁河不是河,而是村庄名,村庄南侧紧邻还乡河)。要说冀东两个主力团2000余人,设伏200余名的日伪军,这未免也太看得起鬼子了。其实不然,伏击鬼子固然用不了这么多人,但是别忘了,冀东平原地区鬼子据点林立。就在白官屯附近30公里之内,就有三女河、左家坞、韩城、新军屯、丰登坞、鸦鸿桥等据点,远点还有丰润、玉田县城的鬼子驻军,再远点还有当时驻扎在唐山市内的日军第27师团。上述这些日军,都可以依托公路,快速机动支援被伏击的鬼子。

现丰润区沙流河镇

从我军的战斗部署来说,内线伏击战斗可能需要的兵力并不多,但外线警戒部队则需要大量兵力。如果我军内线伏击一旦行动迟缓,或者日军突破外线警戒,与鬼子里应外合,搞不好吃亏的就是我八路军了。在平原地区伏击这些鬼子,无异于虎口拔牙。

我没有找到当时我军详细作战部署,但从后来日军增援的方向,及我军警戒阵地的战斗经过来看,当时李运昌司令员也确实把大部兵力提前布置在了外线警戒狙击上。

因为史料有限,能力有限,以下是我推测的建制部队作战部署。还是那句话尽可能的去还原历史,但可能会与真实的历史有差异。望读者谅解。

渠梁河大捷中,冀东八路军12团、13团部署示意图

隐蔽在渠梁河打伏击的我军,最开始布置的是典型围三缺一战术,日军由沙流河自北向南开进,在其南侧前进路上(即渠梁河本村)部署了13团3营(时任营长耿玉辉,1943年1月牺牲)一部,村东则部署了13团3营另一部,村西则部署的是12团3营。

在外围警戒阵地上,李运昌司令员充分考虑了战斗发生后,日军可能的增援路线,依托渠梁河外围的东、南、西侧村庄,部署了一个弧形警戒阵地。

冀东八路12团2营,部署在了渠梁河东侧4公里左右的郭官屯一带,用来警戒丰润县城、新军屯、韩城等据点的日军。12团1营,部署在了渠梁河西南4公里左右的冉各庄一带,用来警戒丰登坞、鸦鸿桥等据点的日军。

而冀东13团1营则部署在了渠梁河村南与外线警戒阵地中间一带,做为机动预备队。至于冀东13团2营,史料没有记录,依据日军的作战示意图,个人推测应该是部署在渠梁河外线更靠西的一带,用来警戒从玉田县城增援过来的日军。

而选择在渠梁河伏击日军,显然李运昌司令员做了详尽的考虑。首先这一带村庄群众基础好,建有基层抗日政权组织。战斗前、战斗中都可以得到后勤支援,而伏击计划也不容易外泄。

其次渠梁河地理位置很合适。渠梁河其实与白官屯很近,差不多也就隔着一条河(还乡河),渠梁河在河的北侧,白官屯则在河的东南侧。而日伪军从沙流河据点出发到白官屯也就15公里左右的距离。如果把设伏地点选的离沙流河过近,枪一响,日伪就跑回据点了。而渠梁河虽然离白官屯很近,但好在白官屯只是日军想要在此设立据点,还没有建成据点。我军“围三缺一”这个大口袋,口袋底就是还乡河,日军在渠梁河被伏击,即便侥幸能突出村子,还得过河,而过河后面对就是机动部队冀东13团1营。而要想扭头跑回沙流河,那内线包围圈的冀东八路,是不可能让他在平原地区舒舒服服跑路10公里回去的。

冀东军区李运昌司令员

4月30日夜,内线包围圈的我军悄悄进入伏击阵地。因为渠梁河村一带都是平原,而且当时青纱帐还没有起来。所以我军把潜伏兵力,隐蔽在渠梁河村北的树林、坟地、沟渠之中。

5月1日十时左右,从沙流河据点出发的日伪军200余名,呈东西两路进至渠梁河村北包围圈,战斗随即打响。这200余名日伪军,有80余名日军, 100余名伪军则属于伪唐山警备大队。要说1941年的鬼子,还是很有些战斗力的,在最初被我军打懵后,迅速组织火力还击。我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因为在平原地区,一时无法快速分割围歼鬼子,双方战斗陷入僵局。

包围圈里的80余名鬼子,来自日军独立第15混成旅团,陷入重围后,没有死磕到底,而是立即向周边日军据点求援。求援的方式也比较特殊,有没有发电报不清楚,有没有派传令兵不清楚,但放鸽子确是真的。

日军信鸽兵,信鸽这种通讯方式,无疑比传令兵节省时间。

事实上后续从丰润县城这一路增援过来的日军部队,就是收到日军信鸽求援信息后,才派出援兵的。该路的增援部队长是佐佐木二郎(在此之前3个月,其一手策划了潘家峪惨案),他这一路被打的很惨。最为解气的是这个鬼子军官的勤务兵,战斗中被打散,结果被当地百姓发现,在稻田里被棍棒锹镐打死,后续本文将有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