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婚姻常识

婚姻家庭是什么的统一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是有因果的人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婚姻常识 时间:2022-10-28 19:09:09

蒙古有这样一句谚语:“无风不起尘埃,无祸不起事端。”

任何事情发生之前,是有征兆的。只是我们过于在乎结果,因此疏忽了“开始”。

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时候,不要一直抱怨,而是要分析前因后果,对症下药;最好是防患于未然,从前人的例子中,汲取教训,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般来说,家庭衰败是根源,多半是以下几种。

01

使劲“钱养”孩子,奢靡之祸。

俗话说:“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飞了。”

很多家庭,祖父母、父母都一起保护年幼的孩子,形成一张无形的网,让孩子在里面自由飞翔。

对于孩子的想法,有求必应。只要是孩子开心,大人就应该去做。

为什么很多家庭有败家子?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乱花钱,随便结交朋友,还到处显摆,导致的结果。

在《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里,有一个叫沈昱的男人,生于宋朝,家住海宁郡。

儿子沈秀是独苗,因此得到了无限的爱,花钱方面,根本不要去思考。

沈秀长大后,不爱读书,不经商,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遛鸟。有一次,他买了一只好看的画眉鸟,独自到柳树林里玩耍。他突然发病,滚落在树林里,动弹不得。

一个穷困的老汉,路过柳树林,发现了价值不菲的鸟,起了歹心。鸟被抢走了,沈秀被加害了。

表面上,是老汉害苦了沈昱一家人,其实是“钱养”的做法,导致家庭走向衰败。

听过这样一句话:“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孩子喜欢什么,大人就给他什么,毫无节制地满足,让孩子注定会变成“大少爷”,不会走正道。钱来得太容易了,是不会珍惜的。

欧阳修在书中写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父母为儿女花钱,是用来教育儿女的,是帮助儿女有独立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奢靡之风。不然,富不过两代。

02

家庭道德败坏,家人受苦。

在《喻世明言》第十八卷里,写了一个男人外出经商,从此背叛家庭的故事。

在元朝时,西安府有个男人杨八老,因为家贫,决定外出做生意。妻子李氏表示支持,毕竟,好男儿应该有四方之志。

杨八老带着钱财去了福建的漳浦,赚了一些钱,就不想回家了,还和当地的女子结婚生子。

时隔十多年,杨八老和妻子李氏重逢。此时,儿子已经学有所成,在官府当差。

虽然,李氏原谅了杨八老的过错,但是内心的苦,无处倾诉;独自拉着儿子长大的辛酸,历历在目。

古人言:“作恶恐遭天地责。”

任何一件坏事,都是天知、地知。可惜,很多人,以为“家丑不可外扬”,就可以在家里为非作歹。因此就想办法,中饱私囊。

比方说,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想办法多占有财产,根本不顾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没有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父母为了自己过得好,不愿意供养儿女读书,把钱留下来,慢慢享福;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聚集在一起,就是互相抬杠。

生活中,几代人互相伤害,不是晚辈不懂得尊重老人那么简单,还是“老人无德、教子无方”的结果。

当恶劣的习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时候,家庭就没有办法撑下去。

好家风,是真正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要弄丢了;也是穷苦家庭翻身的根本。

03

父母三观不合,儿女不安。

有句古训说得好:“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贾涉,南宋宰相贾似道的父亲。

本来,贾涉很爱自己的妻子唐氏。但是唐氏非常蛮横无理,也没有生育孩子。

为了传承香火,贾涉找了一个小妾,养育了儿子贾似道。

因为唐氏一直争吵,贾涉把贾似道送到哥哥家,让小妾改嫁。从此贾似道变成了一个有家不能回的孩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一个家庭走向失败,看起来是儿女不争气,其实是父母埋下了祸根。

在我们身边,常常出现一些三观不合的夫妻,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意见相左,对家庭的事业,从来没有统一的意见。一旦要做什么,就吵闹不休。

父母在吵架,孩子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孩子就讨厌家庭,也有逃学、自卑等现象。

比方说,父亲要儿子去学美术,母亲要儿子去学篮球。要么两门都学,要么都不学,这样的结局,只是苦了儿子。

好家庭,人抬人,坏家庭,人踩人。夫妻三观不合,儿女到底要帮谁?要是夫妻离婚了,儿女要跟谁?不管如何选择,都是遗憾。

04

培根说过:“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

家庭走向衰败,该如何改变?第一时间要剖析原因,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吵闹。

要懂得,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只要借助运动的规律,坏事也会变好事。

庄圆法师说过:“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种子在运行,因为业力要运作,一定要从内心开始。”

改变家庭状况,要从“心”开始。大家齐心协力做事,彼此用心温暖,真心帮助,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要记住,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读书、耕作、勤俭节约,坚持到底,万事无忧。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