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婚姻常识

婚姻家庭规则是什么,你给自己的婚姻打几分?妻子打60分丈夫打90分,男女差异反映出最真实的婚姻困境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婚姻常识 时间:2022-10-26 22:08:10

被采访者:陈祉妍 文:贾方方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有一对夫妻来做咨询,我问:从0-100分分别代表不同的满意度,你们给自己的婚姻打多少分?


妻子看了丈夫一眼说60分,她感觉很痛苦。为什么要看丈夫一眼呢?其实是在给丈夫面子,如果他不在,分数估计会更低。你一定很好奇丈夫的答案。丈夫的回答是90分,他觉得挺满意的。


在做咨询和相关调查时,经常会出现夫妻双方对婚姻满意度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妻子很满意,丈夫不太满意;有的是丈夫感觉良好,妻子觉得很痛苦。


明明是同一段婚姻,为什么身处其中的两个人感受会如此不同?婚姻满意度到底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婚姻满意度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


01

你给自己的婚姻打几分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婚姻满意度。一般来讲,婚姻满意度由3个部分构成:


一、我对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感到满意,即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妻子或好丈夫。


孩子上学后,李静重返职场,无法兼顾家庭。结果,孩子成绩不太理想,丈夫张明磊的事业也遇到了难题。虽然丈夫没说什么,李静却很自责。在她看来,好妻子就应该把家打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如今这些都搞砸了,是自己的失职。


公司出台新的外派政策:国外驻站两年,升职加薪。没和妻子刘颖颖商量,宋阳果断报了名,并成功入选。得知这个“喜讯”后,妻子一脸阴郁。但这丝毫没影响宋阳,他觉得男人就应该负责赚钱养家,把这点做好了就是好丈夫。


二、我对配偶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感到满意,即我觉得对方是不是一个好妻子或好丈夫。


李静觉得自己不是好妻子,但丈夫张明磊却对她感到很满意。在他看来,妻子为家庭付出很多,为了孩子放弃事业。妻子还很勇敢坚强,毕竟重返职场并非易事。而所有这些,自己未必都能做到。


宋阳自认为是个好丈夫,可妻子刘颖颖对他并不满意。她眼中的好丈夫一定要肯花时间陪伴妻子,和挣钱多少无关。而且,出国外派这么大的事,好丈夫一定会和妻子商量,而非擅自决定。


看到这儿,你会发现,好妻子、好丈夫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人觉得相夫教子是好妻子,有人觉得尽力而为就是好妻子。有人认为赚钱养家是好丈夫,有人则认为多花时间陪伴妻子才是好丈夫。做到了自己期待成为的样子,我就认为自己是个好妻子/好丈夫,对自己很满意,反之则不满意。同样,对方做到了我期待他成为的样子,我就认为他是个好妻子/好丈夫,反之则不是。


是什么让我们对自己和伴侣有各种期待,双方的期待又为何各不相同呢?这和原生家庭的模式以及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


李静出生在传统家庭,从小看着母亲相夫教子,从中获得幸福,这也成了她对好妻子的核心定义。张明磊同样出生在传统家庭,看到的却是母亲的痛苦与挣扎,再加上读书学习,他有了自己理想家庭的模样,看重的是妻子的勇敢和坚强。


宋阳自幼听多了母亲指责父亲,说他不是好丈夫、好父亲。所以,他立志要成为和父亲不一样的好丈夫。刘颖颖则恰恰相反,父亲虽然事业有成,但不顾家,还很大男子主义,陪伴和尊重成了她衡量爱人的关键。


三、我对这份关系是否感到满意,即是我们对一段婚姻关系的整体感受。


这份感受包括前面提到的—我对自己在婚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感到满意、我对配偶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感到满意,还包括—对方如何对待我、我如何对待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孩子养育得如何、夫妻双方的性生活怎么样等。


这些内容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性生活也会直接影响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满意度,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一些人衡量伴侣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



02

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幸福


我相信,每个步入婚姻的人都是为了过得更幸福,所以,提升婚姻满意度成了绕不开的话题。那么,怎样做才能提升婚姻满意度呢


先来看3个最常见的场景。


伴侣爱喝酒,很伤身体。有人觉得爱喝酒是缺点,但他还有很多优点,整体不错。有人则觉得连喝酒的毛病都改不了,他还能有什么未来。


自己不爱打扫卫生,家里乱糟糟的。有人认为我不打扫卫生,但不影响我是个勤奋的人。有人则认为不爱做卫生,我就是个懒惰的人。


自己和另一半拌嘴,吵得很凶。有人想的是今天我俩压力都很大,吵完就好了。有人想的则是我俩果然不合适,这么吵早晚得离。


面对同一件事,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做出的反应不同,对婚姻的满意度也会有天壤之别。悲观和乐观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归因模式。


悲观的人习惯把缺点当作全部,把行为上升到品质,把特殊情况当作普遍问题。一遇到问题,他们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这个人如何、对方这个人怎样。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上升到本性问题,想要改变恐怕比登天还难。于是,他们就很容易想到最坏的结果,觉得这段婚姻无药可救,婚姻满意度自然高不了。


乐观的人则能够更多地看到优点,区别行为和品质,看到例外的存在。即便两个人在吵架,他们也能保持对美好的觉察,知道冲突是短暂的。即便关系不那么融洽,他们也能找到影响感情的多种原因,比如能力不足、压力太大等,而不是一棍子把对方、自己或这段关系打死,婚姻满意度自然低不了。


乐观和悲观很大程度上是后天习得的。也许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母亲动不动就指责父亲不上进,忽略了他的其他优点;也可能是从其他重要的人那里学来的,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就说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忽略了考试的难易程度;等等。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形成同样悲观的思维习惯和归因方式。


既然是习得的,就意味着可以调整。前任找丈夫帮忙,丈夫就跟她出去了,结果,回家的时间比妻子预计的要晚,其间打电话,他也没有接。一个悲观取向的人马上会联想到:他俩旧情复燃了,我俩完了。


当自己有一些消极想法的时候,不要不加判断地认为这就是真的,而是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这个想法有哪些现实基础?还有哪些证据能够反驳我的想法?


支持的证据:有段时间我给他打电话,他老不接;有几次他独自出门,没告诉我去哪儿……反驳的证据:前任找他帮忙,他主动告诉了我;错过电话后,他很快回信息解释了原因;我脾气暴躁,有些事他不敢主动和我说;他们见面正值下班高峰期,那段路经常堵车……综合所有证据后,妻子就会发现,丈夫和前任旧情复燃的猜测并不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乐观不等于违背现实。丈夫明明花了太多时间陪伴前任,帮她解决难题、给她过生日……这时,如果妻子还在拼命寻找证据维护丈夫,就是假乐观真悲观了,真相很可能是她不敢面对关系破裂的现实。乐观强调的是寻找证据,防止我们在情况模糊时过早下负面的判断。




03

学会主动沟通,才更容易被满足

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和归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积极地思考自己、伴侣以及婚姻关系,但婚姻满意度关乎两个人,还需要两个人协作,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关于沟通的理论和方法,相信大家也学过不少,我想强调的是要主动沟通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让伴侣感到满意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就像宋阳,他那么拼命工作,妻子却不买账,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妻子想要什么,他没问,妻子也没说。


不肯主动沟通是很多婚姻面临的困境。举个例子,妻子受不了复杂的职场关系,辞职做了全职太太。丈夫压力很大,希望妻子能重返职场,和自己一起分担。但他始终没说出口,也因此对妻子有诸多不满,甚至想到了离婚。


丈夫为什么宁愿离婚也不和妻子说实话?“如果说了,她一定会觉得我很自私、很无能。”很多人觉得主动表达需求是可耻的,因为在成长中,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再比如这一对夫妻,说起丈夫,妻子一百个不满意:逢年过节,他不知道打点好双方父母的礼物;夫妻俩的重要时刻,他不记得……丈夫听完头都大了,因为妻子从来没说过。妻子也很委屈,她觉得真爱无需多言。像妻子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对关系有一种非理性的期待—爱我就应该懂我。


还有的妻子希望丈夫能给自己买束花,但犹豫再三还是没说,因为她担心丈夫会拒绝或是嘲笑自己乱花钱。不管怎样,她都会很受伤。干脆别说了,没准还能等来对方主动,就算等不来,至少自己也不会因为求而不得而受伤。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面对的情况,想要攻克也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先有所觉察,当羞于、不屑或不敢主动沟通时,有意识地去突破。推荐大家学习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的一个做法。


男主对女主的约会对象说,和她交往一定要记得10个规则:一、不要打算让她温柔一点儿;二、不要让她喝上3杯以上……十、她喜欢写作,要好好鼓励她。我把这10个规则称为“自我说明书”:把自己列成一个说明书给对方看,告诉对方: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期待是什么,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自我说明书没有固定的模板,因人而异。可能是罗列缺点,我有哪些毛病,我不能容忍什么;可能是兴趣集合,我喜欢什么,什么能让我高兴;可能是雷区,什么会让我感到不安,哪些事绝不能碰;等等。


注意,自我说明书不是要求:我喜欢这个,你照着做;我不喜欢那个,你可别碰。只是说明: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它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意识:两个人必然是不同的,也不必然了解彼此,所以,我们要主动告诉对方,如此,他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我相处。


有人会担心,万一我把弱点都说了,吵架时,对方专门用这个刺激我,怎么办?如果对方刻意伤害,我认为这样的关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04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有些人进行了积极归因,也选择了主动沟通,依旧有很多困扰。这时,不妨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行为看到背后的情绪,并以此为线索,探索过往的成长和经历,看到对方内心深处的渴望,真正理解和满足对方


丈夫在自我说明书上写道:我非常不喜欢晚上听到电话铃声。有些人看到后可能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是电话铃声,至于吗?所幸,妻子没有这么想,而是选择坐下来和他一起探索。


渐渐地,丈夫回忆起了有些模糊的经历:有一次半夜他接到电话,得知亲人去世了。在这之后,他一听到午夜铃声就特别紧张。丈夫对自身的行为有了觉察,妻子也对丈夫的过激反应有了更深的体谅。


假日在即,夫妻俩为去谁家休假闹起了别扭。丈夫积极归因,说回岳母家路途遥远,孩子受不了,还是回自己父母家好。妻子主动表达,说上次回了公婆家,这次得回自己父母家,不然不公平。两个人都很有理,僵持不下。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回谁家,不方便、不公平都是表象,本质问题是:你尊不尊重我的父母?你是否接纳我的家庭?你对我这个人是否认可?丈夫出身农村,他觉得妻子很介意,希望通过这件事来证明自己家也不差。妻子觉得自己不受父母待见,希望借此机会证明自己。


知道背后的需求后,妻子可以通过给公婆买礼物、夸奖丈夫等表达自己对丈夫及其家人的认可和尊重,丈夫可以在岳父母面前多秀恩爱、多对妻子表达肯定,让妻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不可替代。内在的需求被满足后,过节回谁家不再是唯一的证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知道,分享这些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也一定还有很多人有很多其他问题。但事实上,问题是解决不完的。如果认为必须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才能对婚姻感到满意的话,我想,婚姻幸福的可能性会非常小。


我特别赞同一位学者的观点:婚姻中有60%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存在问题和分歧是婚姻的常态,我们要学会与问题共存。


我们更多要思考的是,在这段婚姻中,我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最主要的期待是什么?以此为导向,抓大放小,才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婚姻满意度。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原标题:《陈祉妍:思维方式决定婚姻满意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