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小常识

(人民代表大会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哪些机关可以决定或批准逮捕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邱小皮 刑法小常识 时间:2022-09-07 14:30:09
</script>

(1)在侦察、起诉阶段,检察院有权利依规确定或批捕;

(2)在审理时期,法院有权利依规决定逮捕,由公安机关实行。

注1:《刑事诉讼法》第71条的规定,公安部门拘捕人的时候,务必提供逮捕证。逮捕后,除妨碍侦察或者无法通告的情况之外,理应把拘捕的原因及关押的场所,在24h之内通告被逮捕人家人或是它的所属单位。

注2:《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公检法机关对拘捕的人都会必须要在逮捕后的24h之内开展审讯。当发现不应该拘捕时,需要马上释放出来,发送给释放证明。此外,必要时拘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是省级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代表的,还须获得区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执委或是常务委员(交流会闭会期间)的批准,方能决定或批捕。

标签: 机关(50)

相关文章

  • 刑事案件情节较大的多久到

    刑事案件情节较大的多久到

    在司法体系中,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是一个严肃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各个法律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当刑事案件的情节较大时,涉及到检察院的介入,整个过程会相对延长。首先,刑事案件的情节大小 时间:2024-01-19
  • 刑事案件收监哪个部门负责

    刑事案件收监哪个部门负责

    在中国,刑事案件的收监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程序,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社会的安全维护。刑事案件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和罪犯的合法权益。1. 时间:2024-01-19
  • 诈骗刑事案件如何销案

    诈骗刑事案件如何销案

    诈骗刑事案件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社会治安和公民财产安全都构成威胁。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公安机关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手续,最终实现案件的结案和销案。下面将详细介绍公安如何在处理 时间:2024-01-16
  • 一般刑事拘留多长时间

    一般刑事拘留多长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实行的取保候审之外的强制措施,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时间:2024-01-13
  • 刑事诉讼起诉主体有哪些

    刑事诉讼起诉主体有哪些

    刑事诉讼是国家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一种司法活动,而刑事诉讼的起诉主体则是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起诉主体的身份及资格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的维护,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 时间:2024-01-11
  • 刑事案件不起诉的情形包括哪些

    刑事案件不起诉的情形包括哪些

    刑事案件不起诉是指在侦查阶段,经过警方或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后,最终决定不提起公诉的情形。这种决定的形成涉及多方因素,法律规定了一系列可能导致不起诉的情形,这些情形旨在保障司法公正、 时间:2024-01-11
  •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不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不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明确了一系列法定不起诉的情形,以保障公正、合法的司法实践。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定不起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检察机关有权不提起公诉的一种法定权 时间:2024-01-11
  • 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有哪些类型

    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有哪些类型

    在刑事诉讼中,不起诉是指在侦查阶段,检察机关依法对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一种司法结果。不同的案件情况和证据链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不起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类型:1.证据 时间:2024-01-11
  • 刑事案件什么时候送起诉状

    刑事案件什么时候送起诉状

    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送达起诉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步骤不仅关系到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更直接影响到被告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有一定的规定和程序,以确保 时间:2024-01-10
  • 我国刑事起诉方式是什么

    我国刑事起诉方式是什么

    我国刑事起诉方式是指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方式和程序。我国刑事起诉方式主要包括公诉、检察建议和自诉等几种形式。在我国,刑事案件的主要起诉方式是公诉。公诉是指由公安 时间: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