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常识

宁波医疗事故纠纷律师哪里找,鄞州区矛盾调解中心工作人员

来源: 法律常识 作者: 法律常识 时间:2023-01-02 16:21:10

朱斌芳是鄞州区人民法院大嵩人民法庭的一名驻庭调解员。自2012年开始在大嵩人民法庭 坐堂问诊 ,朱斌芳年均庭前化解纠纷案件120余件,2019年更是达到了160件,为大嵩人民法庭的诉源治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中,朱斌芳积累了大量经验,他将接手的纠纷进行类型化处理,从当事人来立案开始,就细致观察,开展调解工作时认真阅卷、深入沟通,独创了 望闻问切 四诊法,大量的经济纠纷在他手中化解,许多家庭成员的隔阂在他介入下消解。朱斌芳俨然是当地老百姓心中的 老中医 ,也成为大嵩人民法庭一张响亮的窗口名片。

望:察言观色揣摩原告心思

在大嵩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朱斌芳负责调解,还有一位年轻人小贺负责立案,朱师傅和小贺配合紧密。小贺还在给当事人立案时,朱斌芳就已开始他的调解 前奏 ,对原告方当事人进行细致观察:原告情绪怎么样?立案时怎么陈述的?是家庭纠纷,还是经济纠纷?有情感纠葛,还是仅仅财物纠纷

朱斌芳曾在咸祥镇球山村担任过5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打交道多了,朱斌芳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 有时候从一个人动作、表情等就可以了解他(她)的内心活动,村支书经常要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学会这一招,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从村支书岗位退下后,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揣摩对方心思的朱斌芳受邀到大嵩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当了一名调解员。

经过初步的 望 诊,朱斌芳对案件进行大致分类,以确立案件调解的初步方向。朱师傅认为,这一步至关重要,是整个案件调解的基石。

2018年春节前,有一位女士拿着诉状来到大嵩法庭起诉离婚,并要求马上立案。从当事人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朱斌芳判断,这应该是和丈夫吵架后一气之下来离婚的。小贺就暂时不予立案,这位女士气愤地质问为什么不给立案?朱斌芳劝慰当事人 过年过节的,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 。这边让小贺宽慰当事人,那边朱斌芳打了当事人丈夫的电话。当事人丈夫一听妻子起诉离婚,气得跳起来,斩钉截铁地说 丢脸 打死也不会来法庭的 。

朱斌芳云淡风轻地回复: 你不来法庭可以,到时候我们开庭传票送达不了,公告贴到你们村里去了,那才是真丢脸! 没过多长时间,当事人的丈夫就来到法庭,在朱斌芳的劝解下,夫妻二人一起回家了。

闻: 听声辨位 的 谎言终结者

拿到案卷后,朱斌芳在梳理案情的同时,他会细致地将双方当事人、代理人的联系方式记录在案卷封面上,方便查阅。

随后,他第一时间给被告打电话。在朱斌芳看来,这种对被告的 突袭 非常关键。他认为,被告首次接到调解员电话时,因为没有防备,其提供的住址往往是最可靠的送达地址,其所陈述的也可能最接近事实真相。

有不少被告,一上来就矢口否认,全盘推翻。对此,朱斌芳胸有成竹: 有些人电话里结结巴巴地否认,有些人是义愤填膺地否认,根据他们在电话中的语气、态度,我大致能判断哪些人是在撒谎,准确率保守估计在85%以上吧! 这是多年基层工作练就的经验。

与此同时,朱斌芳会将被告在电话中提供的送达地址和首次陈述的内容,简要在案卷封面上进行备注,并让到场的被告签署送达地址确认书,万一案件调解不成,让后续接手的法官可以及时送达,并清晰了解当事人初次的态度。

这不起眼的一笔,也是大嵩法庭提升送达率,甄别虚假诉讼、虚假陈述的 小窍门 。在朱斌芳的调解生涯中,通过电话直接调解成功的案件就达到了10%左右。可以说,在朱斌芳的操作下,每一通电话都不是白打的。

2019年5月,大嵩法庭来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王老伯,他是村老年活动室的负责人。王老伯一到法庭情绪就非常激动,要求法院马上立案。但是立案人员拿到材料后却傻了眼,起诉状的被告一栏,只有被告的名字、性别和电话号码,没有身份证号码。原来,王老伯所在的村里有一批毛竹,村里让王老伯负责出售,所得的钱款用于补贴老年活动室的日常开支。购买人雷某欺负王老伯不懂法,买了毛竹后未付钱,仅出具了一张欠条给王老伯,欠条上只简单记载 雷某,来村购买毛竹2000斤 ,甚至连毛竹的单价也未写。

帮王老伯书写起诉状的律师觉得这个案子不容易胜诉,所以只帮忙写了起诉状,并不代理案件。眼下没有被告的身份证号码,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被告,无法立案。为安抚王老伯的情绪,大嵩法庭先收下了起诉材料,让朱斌芳先联系雷某进行诉前调解,另一方面联系派出所调取雷某的详细信息。

接到朱斌芳的第一个电话时,雷某矢口否认自己欠款的事实。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后,雷某虽然不再否认欠款的事实,但依然拒绝来法庭处理案件,俨然一副 你能奈我何 的态度。

调解期间,因老年协会没有拿到钱,村民们纷纷怀疑是不是王老伯侵吞了毛竹款,再自导自演去法院起诉。王老伯这边被村民冤枉,那边又被人赖钱,情绪处于崩溃状态。朱斌芳深谙 人要脸树要皮 的道理,在调取到雷某详细信息后,又给雷某打了一个电话: 你现在可以不配合到法庭来处理问题,那么我们就上门来送达。 雷某接到朱师傅的这通电话后,话语间有了松动。此后几天,朱斌芳又连续打电话乘胜追击,苦口婆心劝雷某做人做生意要讲诚信。经不住朱斌芳的 碎碎念 ,雷某最终同意调解,将3500元毛竹款分期支付给了王老伯。王老伯拿到款项后几乎热泪盈眶,连连向朱斌芳道谢,感谢他替自己洗清了 冤屈 。

处理完这个案件后,朱斌芳也感触良多,他说: 我们基层的纠纷解决啊,一句话,案子不大,要花的心思不少啊!

问:面对面交流揭开 神秘面纱

线上聊天 结束之后,对于尚解决不了的案件,朱斌芳会安排 线下会面 。线下调解场面往往 火花四溅 ,朱师傅会先安静聆听当事人倾诉,往往是相互指责甚至互揭伤疤。

多年的调解经验告诉他,让当事人释放情绪是调解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朱斌芳往往能顺藤摸瓜找到双方说辞中的关键点或者 bug (漏洞),顺着这些线索,朱斌芳针对性地对当事人双方进行发问,从而找到解决案件纠纷的 密钥 。

调解时,朱斌芳还会做一些 额外工作 ,他会详细地给当事人解答如调解不成,后续的审判流程将如何进行,也会客观地给当事人分析可能出现的裁判结果,降低部分当事人不合理的期望值,为调解甚至后续的审判打下基础。经朱斌芳调解的案件,当场履行率达到20%。

2019年年底,朱斌芳接手了原告彭先生与被告瞻岐某铸件厂加工合同纠纷一案,年关将至,原告心急如焚,朱斌芳急当事人所急,以最快速度召集双方调解。面对被告法定代表人坚称 没钱 的抗辩,朱斌芳将案件判决后怎么执行、法定代表人怎么上黑名单、上黑名单后有什么后果,一一详细地解释给他听。最终,被告当场支付了加工费。顺利结案后,原告彭先生向朱师傅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责为百姓分忧 。

除此之外,朱斌芳不仅把当事人 约进来 ,对特殊案件,还常常 跑出去 。2012年,瞻岐镇一位80岁老太太周某骑人力三轮车将一位79岁的老大爷王某撞倒,双方矛盾激烈,经村、镇两级调解协商无果后,朱斌芳介入调解。秋风中,朱斌芳骑着他的 小电驴 往返两位老人家中,多次上门沟通,最终老太太当场支付了赔偿款5000元,朱斌芳骑着 小电驴 又将赔偿款送到大爷手中。这起一度冲突激烈、当事人家属曾带着刀和狼狗来法庭闹事的纠纷案件,在朱斌芳一次次的 小电驴 往返中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2013年,大嵩法庭立案窗口接到一起劳动纠纷案。蔡某退休后被某园林公司返聘为会计,工作3个月后,公司将蔡某辞退,并且还欠付一个月工资,蔡某愤而起诉。法庭审核后认为,该案属于仲裁前置的劳动纠纷,故而告知蔡某需先经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结果才能向法院起诉。考虑到双方均在大嵩法庭辖区内,法庭很快将案件交给了朱斌芳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移交仲裁。

调解中,双方都对着朱斌芳大吐苦水。蔡某气愤地说: 被告无故将其解聘,并拖欠工资,简直毫无人性! 而园林公司则称,蔡某年纪较大,不懂现代的财会流程,将公司的账目做得一塌糊涂,给公司造成损失,不但最后一个月工资不可能给,而且还要蔡某赔偿。一个月工资说多也不多,2000元,但朱师傅清楚,双方争的不是这2000元,是一口气。

面对这种情形,经验老到的朱斌芳 左右开弓 。他先找到企业的负责人,询问当初为什么要返聘蔡某。企业负责人默不作声,似乎不太想回答。朱斌芳继续旁敲侧击: 企业请一个人,一般不是看中他的人品,就是看中他的技术。你们既然返聘了蔡某,我想一开始对他是肯定的,看好他的能力。他在你们公司工作,成效不好,应该也是多方面的原因,把责任都归到他头上不公平。 一番话,说的园林公司的负责人连连点头。随后,朱斌芳又找到蔡某,对蔡某劝解道: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你习惯了传统的做账模式,现在园林公司用的是新的财会模式,你可能不是很适应,做的账目出现问题,能够理解,不过确实给园林公司造成了影响。园林公司虽然认识到拖欠工资不对,但是公司也实实在在有损失,你看能不能适当减免你的工资? 听了朱斌芳的几句话,蔡某也心平气和。

几番来回之后,蔡某与园林公司达成了和解,最终园林公司向蔡某支付工资1000元。

切: 对症下药 确保 药到病除

对于邻里纠纷、家事纠纷这些基层常见的案件,朱斌芳注重从情理入手,他说 家长里短,绕不开一个情字,先情后理 。在调解中,朱斌芳会结合当事人的诉状,去分析纠纷的由来,通过原告的诉讼请求,去探究其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朱斌芳性子慢,也极耐心,他会花一下午的时间去听一方当事人的倾诉,听完当事人的长篇大论,朱斌芳基本也摸到了问题的关键。

在2019年处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涉及夫妻共同债务、房产分割、公司股权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当天双方各来了两三名亲属,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尤其是男方的母亲,调解过程中不断插话控诉女方,眼看谈判就要破裂。这时,听到女方抱怨男方连婆婆抚养孩子的费用也要计算,朱斌芳迅速介入道: 原告,这里我要讲两句,奶奶带小孩不是天经地义的,带小孩起早落夜多辛苦,我觉得给一定补偿不过分。 听到这句话,之前一度气愤的婆婆瞬间平心静气地说: 法官,我相信你是公正的。 后续调解中,婆婆不再介入夫妻双方的协商。最终,这起疑难复杂的离婚案件以不可思议的节奏顺利解决,更出乎法官意料的是,原先相互拉黑的原、被告又重新加上了微信。

这几年,朱斌芳的 坐堂问诊 名气渐渐打响,不少当事人纷纷慕名而来。他开玩笑说,自从成了 名人 ,说话都变得好使了。当然,朱斌芳心里很清楚,这都是大家对他的信任。

来源:鄞州新闻网

相关文章